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0日 21:56
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线下会场
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截屏
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截屏
6月8日,北京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北京女科协)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科学传播中心,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和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北京女科协常务副会长、原中科院北京分院副院长、第十二届全国妇联执委李静,北京女科协常务副会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北科院创新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现场出席会议,北京女科协副会长、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研究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艳秋,北京女科协副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副院长许琪以及其他常务理事、理事、监事、秘书处工作人员等40余人线上参会。
伊彤主持召开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协会副秘书长增选人员、研究提名协会秘书长人选、通报了中国女科协关于女科技工作者组织建设状况的调研情况、通报了北京女科协巾帼科普基地建设进展。伊彤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北京女科协2022年“三纵一横”顶层设计思路以及协会的组织建设材料被中国女科协收录到调研报告案例中,协会还对女科技工作者组织建设提出了详细的意见和建议,也得到了中国女科协的重视和吸纳。
李静主持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会议通报了协会挂靠北科院科学传播中心运行事宜、通报了协会今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和下半年工作计划、会员发展情况、本年度承接项目情况,发布了协会会标。经全体参会理事无记名投票,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以全票当选协会秘书长。李静充分肯定了协会上半年发展会员、承接项目等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并对今年下半年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她指出,要精心筹备、召开会员大会,进一步加强理事会建设,着力完善协会秘书处相关工作,明确人员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外联、服务功能,推进制度建设,尽快推进协会微信公众号上线,精心组织各项活动,努力打造北京女科协品牌工作。
科学传播中心主任向参会理事介绍了中心情况,她表示,作为协会挂靠单位,将按照院党组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围绕协会的定位、发展目标和建设需求,做好支撑、保障、服务工作;推动协会工作与中心业务融合发展,做到事业共同壮大、人才共同培养、影响力共同提高。
北京女科协是在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积极推动下,于2021年12月正式成立,2022年3月取得组织机构证书。北京女科协的成立是以首善标准全面落实全国妇联、科技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的意见》、与科技部等十三部门印发的《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的具体行动,是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北京行动”的关键环节,是引领首都女科技工作者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的重要举措。北京女科协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古脊椎动物学家、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获得者张弥曼担任名誉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激光医学专家顾瑛担任会长。会员来源于首都科研院所、高校、医疗机构、科技类服务机构及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女性领军人物,涉及生物医药、电子、航空航天、新能源、大数据、生态环境、农业、建筑工程等领域。截至目前,共有会员233名,其中,单位会员64名、个人会员169名。 (科学传播中心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