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创新> 创新进展

北科院城市系统所在京津冀区域协同政策模拟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8日 16:21

图1. 京津冀多区域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结果界面

图1. 京津冀多区域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结果界面

图2. 北京继续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政策模拟分析结果

图2. 北京继续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政策模拟分析结果

图3. 京津冀区域征收环境保护税和碳税的政策模拟分析结果

图3. 京津冀区域征收环境保护税和碳税的政策模拟分析结果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确立为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区域协同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当前仍面临辐射能力不足、区域产业协同水平较低、协同治理尚存博弈冲突等关键挑战。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系统工程研究所能源模型仿真研究团队依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构建了京津冀多区域动态经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设置了生态环境模块,对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政策效果开展模拟分析,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提供研究参考。

CGE模型作为社会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的主流工具,在国内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应用体系,但当前CGE模型研究多聚焦于国家层面及单地区建模,而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城市群内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协同演进规律研究,单区域模型难以满足需求。因此,亟待构建多区域CGE模型,以实现对跨行政区要素流动、产业关联及政策效应的精准模拟。

研究团队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以2017年全国31省市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划分为北京、天津、河北、其他地区四个区域,校准了区域间贸易流量数据,将四区域间的商品和劳务的流入、流出内生化,采用42部门分类标准,编制了京-津-冀-其他四区域投入产出表。然后,以京津冀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为核心数据,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详细刻画了北京、天津、河北和其他地区四个区域的各类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供需平衡,并通过四个区域内各自的供需平衡关系实现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内生机制;通过CES(固定替代弹性)嵌套函数实现国产品和进口品之间的用户选择,构建了京津冀多区域动态经济CGE模型(图1)。同时模型还设置了生态环境模块,考虑了包含水环境(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与大气环境(颗粒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双维度污染物指标,以及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影响。该模型具备不同层面的政策模拟功能,既可评估宏观战略的区域响应,也能测算地方政策的跨区域传导效应及国家层面的系统反馈。

团队应用该模型,按照国家层面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未来规划,对京津冀区域北京继续疏解非首都功能(图2)、征收环境保护税和碳税(图3)等6个政策情景开展了模拟分析。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方面,分析认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应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为抓手,将京津冀三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等要素的流动和配置衔接起来,提高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应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统筹策划京津冀产业结构的演变蓝图,为第二产业留出发展空间;同时布局天津、河北在战略新兴产业链条里承担中下游制造和服务的支撑,与北京的科技创新中心相匹配。在区域生态协同治理方面,应优化绿色税制,促进税制低碳化;可考虑碳税作为碳市场的有益补充。模型全面、有效地模拟和预测了经济系统各项观测指标的变动情况,以及各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变动情况,为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政策制定方向提供了定量化的研究参考。

研究团队取得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未来,团队将站在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这一新定位,继续围绕京津冀区域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深入研究京津冀区域的协同治理,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王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