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0日 15:28
陈琳团队
高功率脉冲磁过滤复合设备图
涂层的透射电镜图
燃料包壳,是核燃料元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材料在保证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福岛核事故发生以来,锆合金表面涂层技术凭借其不用改变现有锆合金包壳设计,还能提高包壳性能的优点,成为耐事故燃料包壳材料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近日,我院辐射技术研究所的陈琳研究团队依托财政资金改革与发展专项课题,自主研发制备了一种具有抗辐照、耐高温蒸汽氧化性能的核燃料包壳涂层材料。
目前,锆合金涂层制备技术主要包括磁控溅射、多弧离子镀、化学气相沉积、热喷涂层等。传统的涂层沉积技术,可能存在大颗粒、孔洞等组织缺陷问题,致密性低、膜基结合力差也将影响涂层的各项性能,此外,高温作业环境会严重影响基材性能。而近年来兴起的高功率脉冲离子束涂层制备技术,可提高离子迁移能力,获得的涂层致密性高,且离子的种类、能量、密度、入射角和工作压强可在很宽的范围内独立控制。
鉴于此,陈琳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采用了高功率脉冲离子束复合技术,即高功率脉冲磁过滤阴极弧等离子体沉积(HIPIFCVA)和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HIPIMS)的复合技术,制备了以Cr-TiCrSiC-TiCrSiCN为涂层的锆合金燃料包壳。通过对电压、电流、频率等电参数及气流量等参量的不断调试,实现了晶态结构、材料组分、界面状态的可控调节。
经实验证实,所制备的 非晶/纳米晶Cr-TiCrSiC-TiCrSiCN涂层具有较强的抗辐照能力。对气流量为10sccm条件下制备的样品进行辐照实验,采用 He+离子代替中子进行辐照,能量为50keV,辐照剂量 1*1017ions/cm2。辐照后对材料的显微硬度进行测试,发现涂层的纳米硬度仅变化了 6.1%,维持了较好的硬度。同时该涂层还具有优异的抗摩擦磨损及腐蚀性能。
随后,进一步对核燃料包壳涂层进行耐高温蒸汽氧化性能测试,表明该核燃料包壳涂层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蒸汽氧化性。测试发现,900℃蒸汽氧化3600s后,具有涂层的锆合金燃料包壳增重仅为基材的1/4。
目前,该成果的研发团队已获得发明专利1项,另外还有2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1项。下一阶段,该研发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耐事故燃料包壳涂层,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通过模拟核燃料包壳材料工作环境,评估其稳定性、可靠性,为耐事故燃料包壳的应用提供新的技术方案。 (科研处/文 陈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