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4日 16:45
活动现场热情高涨
党旗下留念
集体合影
三月春“锋”暖,薪火代代传。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雷锋精神内涵,积极发挥科研院所资源禀赋,推动社区科普教育创新发展,3月21日上午,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学传播中心(以下简称“科学传播中心”)联合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兵器工业机关社区,精心策划了一场主题为“科技赋能,共筑社区科普新生态”的“解码DeepSeek”科学脱口秀“学雷锋”志愿服务科普活动。北科科普宣讲团杰出讲师、北京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冯润,带来了一场“沉浸式”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智慧养老、赋能生活的创新实践,以“AI科技”为纽带,在跨越时空“AI对话雷锋”的“科学脱口秀”中拉开帷幕。科学传播中心党员干部群众,紫竹院街道办事处、兵器社区两委一站工作人员、社区8个党支部党员代表及居民朋友近70人参加活动。紫竹院街道办事处一级调研员马秀丽热情洋溢致辞。
此次活动由科学传播中心党员、北科科普宣讲团领衔,联合紫竹院街道、覆盖兵器社区8个党支部发起“AI科普行动”,共同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科学脱口秀”科普宣讲,是北科科普宣讲团原创特色科普品牌之“科学脱口秀”2025年宣讲第一站,旨在以提升北科院所在辖区街道重点人群科学素质为核心,发挥科研院所与社区创新力量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院地合作“技术普惠”实践诠释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民生温度,推进社区科普高质量发展,深度开启了“科技与民生”的双向奔赴。
随着DeepSeek 火爆出圈,活动现场,冯润讲师按照北科科普宣讲团围绕兵器社区居民需求精细化设计的课程,聚焦《解码DeepSeek:AI赋能生活》题目,以雷锋精神作为切入点,从科技视角解读“奉献”内涵;采用“理论认知+场景实操”双轨模式,结合中老年居民关切的“健康管理、生活助手、谣言甄别、代沟沟通”等兴趣点,设置案例和智能对话、数据分析示范,解析AI技术如何嵌入日常学以致用,以幽默的“科学脱口秀”形式“宣讲+演示+互动”,让居民沉浸式感受了DeepSeek“接地气”技术特性,是一场创新式的科普教育。宣讲活动推动了AI与党建、科普与生活深度融合,居民们积极提问、边学边用,形成“学用一体”闭环,体验了“AI黑科技”个性化科普互动,燃起了对新技术的强烈好奇心和科学探究欲,激发对科技与人文的思考。
活动受到了海淀区融媒体等相关媒体关注,得到了广大居民热烈欢迎和肯定。73岁的刘先生作为“科技尝鲜者”,分享了和老伴儿使用DeepSeek创作即兴诗歌经历,还定制了营养均衡美味菜谱。他与老伴兴奋地全程聆听、踊跃互动。刘先生感慨道:“科技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也能用它丰富生活、提升幸福感!”大家纷纷表示不仅开阔了视野,还感受到了科技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希望以后多举办类似高品质科普宣讲活动,深化提升了社区科学素养。
北科院作为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北京城市科特派资源对接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主要承担单位之一,于2024年设立了“紫竹院城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已多次与紫竹院街道合作,逐步构建“科技服务—居民反馈—迭代升级”良性循环。此次活动将智慧助老科技红利惠及社区,有力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民生服务领域双向赋能,使科学家精神在社区生根发芽,让“接地气”科技真正普及生活,是北科院“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的又一重要实践。未来,北科院将秉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追求,深化与紫竹院街道的合作,以科技资源为纽带,以睦邻党建赋能街区治理,探索更多创新形式服务惠民新路径,围绕公众关切,持续开展“接地气、受欢迎、有流量”的科普宣讲活动,推动科研成果惠及民生,共筑社区科普新生态,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科学传播中心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