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8日 14:11
颁奖照片
10月20日至25日,第八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内蒙古科技馆举行。北京天文馆(以下简称“天文馆”)赵梦迪在总决赛中荣获展品辅导项目(科技馆辅导员组)一等奖,同时被授予“全国金牌科技辅导员”荣誉称号。
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始于2009年,每两年举办一届,是科技馆行业最具权威性、专业性以及影响力的职业技能赛事。本届大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技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科技馆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于2023年12月正式启动,聚焦新时期科普人才工作发展需求,设置展品辅导、科学实验、科普短剧、科学课程(活动)4个比赛项目。大赛设置31个分赛区,共计413家科技场馆及相关单位、1768名科技馆辅导员、405名科技志愿者、1556个项目参赛,推选出427个项目晋级全国总决赛。大赛通过以赛代训、以赛促学的方式,提高了科技场馆科普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全国科技馆资源共享,助推现代科技馆体系高质量发展。
展品辅导项目(科技辅导员)为个人赛,分为“单件展品辅导”和“主题串联辅导”两个阶段,重点考查选手基于科技场馆展品展项开展辅导活动的基本功与综合素质。在“单件展品辅导”环节,赵梦迪将天文馆古观象台展品“苏州石刻天文图”从造型到原理抽丝剥茧、层层展开,把中国古人仰观天象以察时变的知识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成功从82位参赛选手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杀入第二阶段。
从单项展品辅导和知识问答环节脱颖而出的40名科技馆辅导员根据各自抽选的主题分组比拼,上演强强对决。主题串联辅导为个人赛,从主题立意、针对不同辅导对象、辅导目的及意义和辅导思路等方面对选手进行全方位、多维度考核。赵梦迪结合抽中主题,通过新颖的创意、巧妙的组合将多件展品与辅导材料有机串联,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运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和灵活多变的形式讲科学、秀科普,不仅深挖展品内涵与展品之间的关联性,还引导辅导对象从中感悟到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方法,充分展现自己的“十八般武艺”,赢得了现场评委的一致认可,更为现场和线上的观众献上了一场智慧碰撞的科普大餐。
从北京赛区选拔赛到本次全国总决赛,经过多轮业务培训、学术研讨并不断打磨作品、精益求精,天文馆科技辅导员、新媒体科普主播赵梦迪展现出饱满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专业素养,最终荣获一等奖。
天文馆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线下线上科普服务双管齐下,为公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科普内容,扩大科普服务覆盖面,助力首都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提升。
(北京天文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