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0日 16:34
11月19日,全市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正式公布,19位科学家、196项成果获奖。我院获3项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和1项人物奖(国际合作中关村奖)。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牵头,联合北京联创众升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合作完成的项目“应急现场协同感知与融合推演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成果研发了应急现场处置智能化装备和系统,在灾害事故现场指挥、应急演练组织和重大活动保障中获得广泛应用,大幅提高了应急现场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显著提升了应急预案针对性、科学性,以及应急演练实战化水平和决策指挥调度能力。
院属单位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有限公司参与的项目“航天耐高温异型薄壁复杂结构件高效加工与检测技术开发及应用”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参与的项目“城市电网链生灾害影响预测和智能应急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提名的GUY PIERRE F. BRASSEUR教授(比利时籍,现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气象研究所环境模拟组负责人,欧洲科学院院士,世界气候研究计划联合科学委员会前主席)荣获国际合作中关村奖。BRASSEUR教授邀请院属单位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北京市计算中心有限公司参与申报“欧盟地平线2020”项目《空气质量:促进健康的全球大气成分分析与预测》(简称 AQ-WATCH),指导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为首的中方团队依托AQ-WATCH申报中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并成功获批。围绕AQ-WATCH中国试点,中方团队开发了交互式街区级空气污染防控决策支持系统,并在陶然亭、亚运村街道试点应用。项目合作成果被认定为高创新潜力产品列入欧盟创新雷达名录。
近年来,我院积极融入“三城一区”主平台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阵地,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建设、科技开放合作、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科学技术普及等,努力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首都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