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文化> 党建活动

以“三结合”工作法 助力青年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践行对党忠诚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5日 14:43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举办青年科技工作者演讲比赛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举办青年科技工作者演讲比赛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团委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市直机关青年干部对党忠诚教育的若干措施》,运用“三结合”对党忠诚教育工作法,从思想引领、能力提升、实践锻炼等多维度发力,全方位激活科技创新潜能,激励青年在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实践中,以实际行动谱写对党忠诚的青春篇章。

理论学习与实践认知结合 夯实忠诚根基

“致知力行,踵事增华”,学思践悟守初心。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加强政治机关意识和对党忠诚教育。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按月度组织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开展集中学习,强化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组织青年参加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题报告会、“科技大讲堂”系列讲座,引导青年从战略高度理解科创中心建设意义。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年理论研讨,在交流分享中深化对科技创新战略的理论认知,将对党忠诚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深刻理解之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投身前沿展担当。选派青年深度参与“中关村论坛”,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组织青年赴抖音集团北京总部、泡泡玛特城市乐园等地开展专题调研,探索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新动能,学习本土品牌特色。参加以“中医药传承创新”为主题的第六届京津冀机关青年研讨活动,交流在2型糖尿病防控方面科研成果。举办“AI进展与大模型应用”专题讲座,搭建前沿技术学习平台,将最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科研实践。通过理论学习与实地调研结合,让青年把对“两个确立”的坚定拥护转化为“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

 

岗位工作与创新任务结合 践行忠诚担当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精研笃行铸忠魂。在重大科技攻关和改革创新中加强对党忠诚教育,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科技创新、科技智库、科学普及、科技服务四个业务板块为主线,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2024年,积极承担国家和市级的重点项目和工作任务8项,聚焦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贡献度,科技服务支撑城市精细化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课题)13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1项,新增发明专利授权 97项;科技智库支撑党和政府决策,发表“三报一刊”理论文章36篇,获得中央、市领导肯定性批示55条;科学普及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科普服务公众1.1亿人次,以本职工作高质量开展彰显对党组织交付任务的高度尽责。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攻坚克难彰显作为。面对科技创新中的“卡脖子”难题,青年主动请缨参与关键项目攻关。生物技术与健康研究所青年团队致力于基于多组学技术开展T2DM的精准分型和干预技术研究,开展控糖食药同源组方的研发工作,获得第18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入围奖;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研究所生物制造团队合作研发面向高通量药物筛选的胃癌类组装体模型,攻克肿瘤类器官模型通量低的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等支持,以攻克创新难题的实际行动展现对党忠诚担当。


自我提升与团队协作结合 凝聚忠诚力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知行合一启提升。每年举办共青团与青年工作骨干培训班,邀请中央团校、北京市团校、北京市直机关工委领导、专家授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提升团干部从事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青年搭建自主学习交流平台,在院官网“群团组织”专栏刊发学习动态、学习心得75篇,组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寄语精神”征文比赛。积极开展优秀人才、优秀项目、优秀建议推荐,2024年有30余位青年在比赛中获奖,通过自我提升,不断增强服务科创中心建设能力,夯实对党忠诚的能力基础。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携手共进聚合力。立足职责常态化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牵头成立“北科院青年志愿者教师服务队”,召集青年志愿者教师80余人,成立分队26支,面向第一书记任职村开展结对帮扶、合作共建、云端助学,打造“一分队一特色”志愿活动。整合全院科技资源,统筹好北京天文馆“大火星”志愿服务队、国家自然博物馆志愿者服务队、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志愿服务队活动等,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科技科普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


(院党群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