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7日 16:18
活动现场
领导致辞
科技成果介绍
专家点评
互动交流
11月25日,中关村“火花活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评价推介活动在北科大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共同举办。北科院党组副书记、院长伍建民出席活动并致辞,北科院副院长施智平主持活动。
伍建民在致辞中指出,北科院积极承担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建立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同时把应用研究成果评价会和成果对接会相结合,以评促转,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速度。他认为,科研机构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当中需要关注的五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找到“牵引器”,在科技项目立项时要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应用导向,回答好“科研需求从哪里来?科研要做什么才有特色和优势?科研成果到哪里去?”三个关键问题;第二个要素是构建“加速器”,加强概念验证平台、中试验证平台的建设,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加速力量;第三个要素是用好“指挥棒”,建立不同类型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发挥好用户评价、第三方评价和市场检验作用;第四个要素是提供“营养液”,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本、人才、平台、空间、政策、服务等要素;第五个要素是使用“催化剂”,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和技术转移人才、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
本次火花活动集中评价推介5项来自北科院智慧养老研究所智慧养老领域的科技成果,包括多功能流食辅助进食设备、呼气丙酮传感器、高灵敏度仿毛发传感器、摄食风险筛查及膳食干预技术体系、老年人运动功能测试及训练解决方案。
科研人员从项目背景、项目团队、技术方案、应用场景、技术优势、推广情况和市场计划等方面对科技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来自中国老龄协会、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水印养老社区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久银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技术专家、市场专家、产业专家和投融资专家等从技术水平、应用效益、项目产出和转化风险等维度对科技成果进行了评价。与会专家学者、投资机构、产业代表与科研人员就科技成果的技术竞争优势、转化意愿、市场前景、产业化拓展和下一步应用方向等问题进行细致交流。
本次科技成果评价推介活动是北科院贯彻落实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任务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强化北科院与行业协会、企业、投资机构、行业用户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速科技成果供给和落地转化,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活动采用现场评价推介和线上直播两种方式进行,来自京津冀三地的相关科研机构、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产业代表到会。此次评价推介活动由北京北科控股有限公司、北科院智慧养老研究所、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京津冀科研院所联盟、京津冀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运用联盟、北京市发明协会等单位协助举办。
(科技成果转化处/文 科学传播中心/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