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5日 17:34
参观展厅
座谈会现场
2月28日下午,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党组书记刘晖到北京天文馆(以下简称“天文馆”)调研,深入了解天文馆基本情况及建设规划,并与天文馆领导班子座谈交流。
刘晖先后参观了月球陨石厅、太阳厅、“问月——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展”,体验了“星际奇观:太阳系”V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展,并旁听了天文馆自主制作的“大美中国星空”沉浸式实景教学课程讲解。
座谈会上,天文馆党委书记、副馆长臧振远从展览展项、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公共服务等基本情况,以及推进国家级天文馆建设的重点工作等方面全面汇报了天文馆主要情况。近年来,天文馆以建设国家级天文馆为总目标,立足场馆提升发展,发挥行业领头作用,创新科普服务模式,不断提升业务质量,全方位服务社会公众的天文科普需求。
刘晖对天文馆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六点要求:一是创新开放形式,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博物馆之城”的要求部署,立足天文馆基础,深化科技、文化、教育、历史等多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发挥更大作用。二是进一步探索场馆市场化运行机制,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天文科普领域衍生品、电影、文创产品;加强品牌策划,完善现有品牌活动的市场化发展策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积极引进专业人才的同时,完善场馆体制机制,深化目标考核和激励机制建设。三是坚持首善标准,保持国内第一的行业地位,力争达到全球一流水平;深入开发场馆资源,在内容挖掘、新技术与新理念应用方面加强调研,不断提升展览策划与科普教育水平。四是高度重视发展提升,为建设国家级天文馆做好充分准备。五是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加强与业内高校的合作,重视实操课程研究、紧密业务衔接,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六是充分发挥“领衔人”作用,与行业知名学者、科普专家建立紧密联系机制,不断提升科普影响力。
院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天文馆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交流。
(北京天文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