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8日 10:55
会议现场
10月22日,2024金融科技大会暨成方金融科技论坛“数据资产与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平行论坛在北京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成功举办。金融科技大会与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同期举办,大会主题为“金融科技助力美好未来——金融科技赋能 做好五篇大文章”。本次大会由北京金融法院承办,来自金融、法律、科技等领域领导、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数据资产与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院长伍建民参加论坛,并作了题为《关于科技金融激活数据资产价值的思考》的主题报告。北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郑欣等参加了论坛。
伍建民在报告中表示,北科院全面融入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在北京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与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合作建设国内首个科学数据专区,提供科学数据的登记、确权、评估、流通、交易和应用等“一站式”服务,推动各类科学数据加速汇聚,大力推进科学数据要素市场构建,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促进科技创新,赋能实体经济,取得阶段性成果。
价值评估是数据资产实现金融价值的关键环节。从现状看,数据交易大多依赖协商定价,缺乏价值评估标准和方法。原因在于数据的价值和价格之间关系复杂,数据价值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不够清晰,市场也缺乏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此外,数据的价值评估管理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善等。
科技金融是促进数据资产价值释放的有效途径,数据资产已成为科技金融发展的至关重要增量。一方面,数据资产的金融属性放大数据要素的应用价值,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数据资产价值释放有赖于科技金融机制创新,科技金融通过产品、技术、服务创新,实现对科技企业“精准画像”,减少期限错配风险和流动性错配风险,为数据资产的利用、定价提供新工具和方法。
从科技金融激活数据资产价值来看,有五个关键环节。
一是数据治理。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构建清晰的数据治理组织结构。需要明确数据治理的战略目标和范围,推进内部数据互联互通,打破数据孤岛,建立数据仓库和数据中心,集中存储和管理数据,特别是重视数据清洗和数据标准化,形成高质量数据集。
二是价值评估。价值评估是实现数据资源向金融资产开发利用的“关键一跃”。需要建立企业数字金融资产的评估体系,完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指标,适当提高轻资产、重数据的科技型企业的估值包容性。
三是壮大市场。通过提升市场化配置力量,完善数据产业生态。建议发布数据交易指数,健全数据服务标准体系,进而精准识别优质数据资产和数据服务商,创建国家级数据交易平台,加大对数据供应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的培育力度,支持数据交易机构、数据流通交易平台、金融机构实现数据资产互认和互通。
四是改革创新。推进基于数据资产的科技金融机制创新,包括推动基于数据资产的金融产品、技术、方法、应用、标准创新。同时,先立后破,深化金融领域数据资产入表、数据知识产权等改革试点。加快构建适应数据资产特征、符合市场规律、契合科技金融发展需要的基础制度。破除传统金融不适应数据资产流通要求的“卡点”和“堵点”。“卡点”和“堵点”具体包括:目前数据资源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大规模的数据资产市场尚未形成;数据资产确权较为困难;财务核算也面临困难;数据资产评估缺乏统一的市场标准;金融市场难以对数据资产开展安全合规的流动。 五是安全保障。如何筑牢让数据资产“用”起来、“活”起来的安全屏障?第一,加快建设面向科技金融创新发展需求的、安全可信的数据基础设施;第二,发展数据空间,实现对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组织管理。第三,建设数据基础设施监测预警、态势感知、信息通报、应急处置的安全运行平台和指挥体系。
(数字经济创新研究所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