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02日 15:00
图1便携式液体阴极辉光放电测铊仪
图2铊元素的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图
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LCGD-AES)技术具有体积小、能耗低、不需要惰性气体等优势,近年来受到领域内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在利用该项技术研制便携专用样机方面取得新进展,北科院分析测试研究所的祖文川研究团队自主研发了便携式液体阴极辉光放电测铊仪,解决了工业废水铊元素的现场分析问题。
铊是一种剧毒的蓄积性重金属元素。国家生态环境部于2020年12月发布了一系列涉铊重点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在修改单中明确了对钢铁、硫酸、锡、锑、汞工业废水的总铊排放限值要求,最低达到5μg/L。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GF-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常规分析方法仪器体积较大、能耗高、时效性较差,不能实现现场检测。相关矿冶企业及环监部门对废水中铊现场分析有着迫切需求。
祖文川研究团队经过一年多的不间断努力,在前期完成试制实验室多元素分析LCGD-AES样机的基础上,改进并自主研发了测定铊元素的专用设备及其配套的富集装置。通过对仪器结构和关键部件的再优化,仪器性能显著提升。团队专门设计的富集装置,也有效降低了方法检出限,可适用于不同浓度水平的工业废水中铊元素的测定。
经过专业机构测试表明,采用直接法时,该仪器应用于废水中铊的分析,方法检出限低于10μg/L;采用现场富集法时,该法检出限低于1.0μg/L(富集10倍),能够满足钢铁等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修改单中的检出限要求,且快速高效,从富集、上样到获取数据仅需5分钟。利用该技术测试废水样品中铊的回收率在102%-107%之间;与ICP-MS法相比,相对偏差在10%之内,一致性良好。测试表明,该团队研发的便携式液体阴极辉光放电测铊仪可作为一种新的专用分析仪器,用于工业废水中铊元素的现场监测。
目前,该成果的研发团队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另外还在申请发明专利1项。下一阶段,该研发团队将加强与国产分析仪器企业的合作,重点围绕该仪器的实用性进行持续改进,开展应用示范推广,尽早实现该款仪器的商品化。
(科研处/文 祖文川/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