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6日 00:20
封面
《中国共产党与科技社团的百年》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既大致记述了中国科学家群体、中国科技社团、中国科技体制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又详细描写了中国科技社团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又要迎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百年风雨兼程,世纪沧桑巨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已今非昔比,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中国科学家也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科技社团作为中国科技事业和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经历了创建、转型、发展和新使命4个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回顾中国科技社团的成长历程、中国科学家精神的形成过程,以及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科技社团作为联结科学共同体成员最为有力的组织形式和科学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与中国的科技体制相生相承,而且与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息息相关。研究这种内在的历史联系,论证中国共产党对科技社团发展的重要影响,对于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科技的思想和战略、厘清中国科技体制和科技社团的发展之路、把握现在中国科技发展的基本态势,在学术上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书采用“左图右史”的叙事方式,介绍戊戌变法时期的社团兴起、五四运动时期现代社团的创建、抗战时期红色社团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团的转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科协及社团的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战略规划和具体政策对科技社团发展的重要影响。
本书作者是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三级研究员、文献信息中心副主任王国强博士,长期从事近代科技社团史、科学技术史和科技发展战略的研究,专业造诣较高,史料发掘深入,保证了本书的实用性、学术性和思想性。
希望本书带读者重温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和曲折艰辛的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史的同时,能够体会到中国科学家“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内核,能够体会到图片所展示的时代之美、科学之美和奋斗之美,而成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一份献礼。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