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7日 09:48
座谈会现场
为提升“双碳”战略下城市能源系统研究的深度与广度,3月15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其重一行应邀到访城市系统所,并以“全球气候系统模式研究及其在IPCC评估报告中的作用”为题作学术报告。讲座由所长朱伟研究员主持,能源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科研人员参会交流。
报告主讲人吴其重,长期从事地球系统模式和空气质量模式研发与应用,是北京师范大学地球系统模式(BNU-ESM)和我国第一代空气质量多模式集合预报系统(EMS-Beijing)研发团队核心成员。近年来研发了秋冬季大气污染形势季节性预测系统,开展了全国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估算及影响评估和未来气候情景大气污染协同控制策略研究。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课题负责人。
本次学术报告重点对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中涉及的气候系统模式进行最新解读,基于全球气候模式的发展前沿介绍了其发展历程及IPCC报告的信心来源;在解析地球系统模式及其模式分量的逻辑表达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目标、发展历程、气候情景设计流程、CMIP5试验与未来情景RCPs模拟、CMIP6中的未来情景计划及1.5℃情景下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大气污染协同控制策略等。
会议期间,吴其重与系统所科研人员就不同时间尺度下对气候变暖的归因分析、区域降尺度的模式筛选、大气污染协同控制等问题展开了交流讨论,为更好地开展相关科研工作提供了交流平台与学习机会。 (宋扬 万洁如/文 万洁如/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