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4日 18:12
中国代表队远程参加开幕式
中国队学生考试中
中国队赛后合影
12月8日至12月17日,由欧亚天文学会国际天文奥赛协调委员会主办,孟加拉国天文协会承办的第三届国际远程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即第28届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在孟加拉科克斯巴扎尔成功举办。北京天文馆(以下简称“天文馆”)是中国分赛场。天文馆副研究员刘成和馆员郎茂锦,带领分别来自北京、浙江、深圳的6名初高中学生,代表中国参赛。本次比赛共有来自6个国家3个组别的42位选手参赛。
中国队由6名在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中学生组成,在这项考验参赛者天文理论知识和观测技能的国际性赛事中,他们克服了时差和远程竞赛的挑战,展现了中国青少年的才华和对天文的热爱。中国队参赛选手的出色表现不仅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也激励着更多中学生将来投身于天文学的研究和探索事业中去。经过理论、地图和图像、实测三场比赛,中国代表队斩获4枚银牌和2枚铜牌的优异成绩,为中国队赢得荣誉,展示了我国青少年在天文领域卓越而自信的风采。
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国际天文竞赛之一,在天文领域有着重大影响力和认可度。自1996年起,该比赛针对初高中天文爱好者开展的高水平竞赛活动,致力于提高全世界青少年对天文学的兴趣,促进了国际间天文知识的传播与共享,为天文爱好者搭建起一座通往更高科学殿堂的桥梁。
天文馆作为中国天文科学及普及的重要基地,是国际天文奥赛中国唯一授权单位,长期以来致力于培养青少年的天文兴趣和科学素养。通过组织和参与国际赛事,天文馆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天文学教育的发展。此次比赛中,领队老师在赛前题目讨论、试题翻译和赛后试卷判阅中认真负责,为同学们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支持,确保了比赛的顺利进行和成绩的准确无误。
中国队在本次比赛中成绩如下:
银牌:
方绎 深圳中学
雷源昊 深圳亚迪学校
简文昊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中学(朝阳学校)
马悦之 北京汇文中学
铜牌:
郑翰 浙江省温州中学
应磊 宁波效实中学
(北京天文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