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6日 17:38
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人工智能所”)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合作,依托创新工程项目,在大语言模型多任务学习与自适应优化技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贾倪博士团队自主研发的《一种基于自适应激活缩放适配的大语言模型多任务学习方法》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411591529.5),相关成果同步发表于国际期刊IEEE Access(IF: 3.7)。
针对大语言模型多任务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任务间冲突、计算成本高昂及过拟合风险等难题,团队创新性地提出“自适应激活缩放网络”与低秩适配(LoRA)融合架构。基于输入特征生成多维度缩放因子,自适应调整前馈网络与注意力机制的激活值,同时引入跨任务共享的LoRA模块,有效缓解任务间“跷跷板效应”,使单一模型在10项异构任务(如文本分类、情感分析、语义推理)中平均准确率获得提升。整体上仅需优化0.385%的模型参数,显著降低GPU内存占用与训练时长,单卡A100即可完成多任务联合训练与优化,为工业级应用提供高性价比解决方案。在GLUE、IMDB等10项国际权威自然语言处理基准数据集测试中,该方法以85.97%的平均准确率与87.36%的macro F1-score得分超过MoE-LoRA、X-LoRA等现有方法,验证了其在多任务学习中的强泛化能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关产业正迎来革命性变化。人工智能所致力于复杂场景的多维智能感知与多模态信息处理、自主智能决策与智能体协同关键技术研究,并依托院创新工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推动落实“人工智能+”战略,在垂类大模型及具身智能领域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研究团队,更好地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
(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