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放合作> 国际合作

2025 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仿生机器人与仿生智能大会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8日 14:03

活动现场1

活动现场1

活动现场2

活动现场2

活动现场3

活动现场3

7月26日,由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国际仿生工程学会、吉林大学联合主办,北科中发展启航创业投资基金联合承办的“2025仿生机器人与仿生智能大会暨国际仿生科学院成立大会” 在北京昌平未来科学城隆重开幕。吉林省副省长孙简,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任露泉,高金吉,张希,王云鹏,孙友宏,王树新,葛世荣,丁汉,刘合,毛明,郭雷,焦宗夏,顾佩华,戴建生,张建伟,谢胜泉,刘浩,Julian Vincent、Thomas Stegmaier、Stanislav Gorb、Hyuneui Lim等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院士专家与30余位机器人行业领军人物共同出席了此次会议。北科院副院长施智平出席大会。

 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之一,也作为国际仿生工程学会(ISBE)仿生机器人与仿生智能系列大会的开创性首秀,本次会议以“仿生科技·智创未来”为主题,聚焦仿生机器人核心技术突破与落地路径,引导探讨 “科技以自然为灵感,为未来发展注入动能” 的深层命题。不仅搭建起全球仿生科技智慧碰撞的高端平台,更以行业引领者的姿态,推动仿生领域从技术探索的单点突破迈向价值共创的生态构建,成为驱动全球仿生科技产业升级的重要纽带。

开幕式上,会议主席、国际仿生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任雷教授,国际仿生工程学会理事长Thomas Stegmaier教授,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昌平区区长、未来科学城管委会主任刘晓东,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分别发表了致辞。

 许心超在致辞中表示,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2023年以来已汇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机器人企业57家,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未来,北京将继续强化创新策源,打造仿生机器人北京样板;深化开放合作,构建国际化产业生态;推动场景赋能,加速产业集群发展。

大会为期2天,会上,仿生机器人创新联盟启动,仿生领域四大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仿生机器人应用实验室落地未来科学城,国际仿生科学院成立,国际仿生工程学会北京展厅落成。此外,大会还包含了院士报告、科学技术论坛、企业金融论坛等多个环节,聚焦仿生机器人前沿技术成果和产业发展动态,为专家学者搭建起碰撞思想、分享成果、展望未来的高层次平台。 

开幕式期间,月泉仿生科技产品发布环节格外引人瞩目。包含11自由度灵敏触觉感知仿生手信手X-Hand M1、全球自由度最高的仿生灵巧手应手Y-Hand M1、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博行X-Bot及全球最小底盘轮式人形机器博文W-Bot震撼亮相,瞬间成为全场焦点。 

其中,信手 X-Hand M1 通过仿生掌弓及仿生环形斜轴设计,搭载 530 个感知单元等优越性能重新定义新一代刚性灵巧手;全身拥有 51 自由度的博行 X-Bot既具备人类运动的流畅性,又能适配不同场景下的动作需求;博文 W-Bot 以最小底盘与仿人三折叠设计实现形态优化设计,可在有限空间内构建起类人运动与精细操作,突破了传统机器人在场景适配中的形态局限,构建起类人运动与精细操作的完整能力体系。

作为发布环节最重磅的产品——应手Y-Hand M1则更具“仿生智慧”,它以任雷教授国际首创的“仿生拉压体机器人理论与技术”,颠覆了传统刚性铰链式设计,以磁集电驱人工肌肉重现人体骨骼肌生物力学特性,通过仿生多层多级刚柔耦合系统设计,为仿生机器人建立起全新性能标杆。

科技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关村发展集团等有关领导,北科控股负责人出席大会。

 

 

 


(北京北科控股有限公司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