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7日 09:59
第19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颁奖会
“有限空间作业不安全行为智能视觉识别预警平台”铜奖证书
“基于时序多尺度特征融合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姿态检测方法”优秀奖证书
7月16日,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和北京市总工会支持,中国发明协会和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简称“北科院”)指导,北京发明协会和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第19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在京举办颁奖大会。中国发明协会党委书记余华荣、北科院院长伍建民出席大会。北科院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所(简称“人工智能所”)两项创新成果在本次大赛中获奖,获奖项目代表出席颁奖大会并领取获奖证书。
“有限空间作业不安全行为智能视觉识别预警平台”项目在大赛中获得铜奖。该平台由人工智能所和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共同研发,是针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痛点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其构建了国内首个有限空间作业不安全行为识别专用数据集,将先进深度学习算法与边缘计算设备结合,实现了高精度、低延迟的实时不安全行为识别与全时段预警,具有多端反馈、灵活安装等优势。目前该平台已申请相关专利,并成功取得软件著作权和数据知识产权,进入示范应用阶段。该平台在化工、市政等行业的推广应用,将显著降低事故发生率,有力推动安全监管模式的智慧化转型。
“基于时序多尺度特征融合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姿态检测方法”项目在大赛中获得优秀奖。该方法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重要方向“具身智能”的核心挑战,旨在解决双足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姿态检测精度与召回率不足的瓶颈。该技术通过高效融合时空多尺度特征,创新采用非对称卷积解码器与通道注意力机制,显著强化了对关键动态特征的提取能力。该方法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平均精度与召回率比现有最优方法提升5%~7%,大幅增强了机器人在多变、复杂场景中姿态识别的准确性与鲁棒性,为开发更高智能水平的机器人感知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关键技术支撑。
两项创新成果的获奖,是对人工智能所深耕关键技术攻关和重要场景落地的肯定,也是人工智能所积极推动成果服务产业需求与社会发展的动力。未来,人工智能所将持续聚焦人工智能前沿领域,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科技力量。
(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