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4日 15:30
“奔跑的青春”快闪活动
爱心导赏活动
五一小长假期间,北京天文馆“大火星”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了“奔跑的青春”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共计213名志愿者参与其中。歌舞快闪、场馆服务、舞台剧表演、科普讲解、摄影摄像等不同志愿形式纷纷开展,累计服务游客45678人次。此次活动适逢五四青年节前夕,青春与志愿的主题在天文馆交汇融合,充分展现了“大火星”志愿服务队奉献友爱、蓬勃向上、多才多艺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风貌,青年志愿者们在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青春之花尽情绽放。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广播等多家媒体都对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
4月30日,“大火星”志愿服务队联合“爱·公益头马演讲俱乐部”的志愿者共同举办了一场助盲爱心导赏活动。活动邀请了7位视障人士和他们的导盲犬一同走进北京古观象台。在志愿讲解员的详细介绍下,他们通过触摸圭表、日晷、仰仪等古代天文仪器,了解了中国古天文在观象授时方面取得的不俗成就,实现了他们“手可摘星辰”的心愿。活动前,志愿者接受了导盲基础培训,提升了助盲志愿服务相关技能,增进了与视障人士彼此间的了解,为以后更好地参与无障碍融合活动积累了丰富地经验。
5月3日,一场歌舞快闪将此次系列活动推向高潮。表演开始时正值入馆高峰,歌曲《奔跑的青春》在天文馆广场响起,来自中央戏剧学院WeekDay街舞社的14名学生志愿者,将青年人的热情洋溢、活力四射展现的淋漓尽致,现场气氛被瞬间点燃,游客纷纷围拢上来,举起手机拍摄记录,并不时发出欢呼与喝彩声,活动现场欢快热闹,文明有序。充满正能量的歌词用时下流行的“快闪”形式演绎出来,青年人用志愿身份彰显青春风采,用志愿行动传承“五四”精神。
“不一样的青春 一样精彩
不一样的笑容 一样可爱
逆风而行 穿越星海
我们并肩走过 冬去春来
极速青春里再渺小的梦
都值得被期待”
今年是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起实施30周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推动下,在亿万青年志愿者的接续奋斗中,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博物馆青少年志愿服务体现了新时代博物馆社会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特色与亮点,是社会建设和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文馆“大火星”志愿服务队通过积极探索、创新志愿服务项目和制度保障机制,尊重青少年不同年龄段群体的差异性,有力动员、规范了青少年在场馆中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场馆在坚持服务公益性、育人导向性和协同合作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青少年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造性,促使场馆、社会组织、家庭、学校等多元主体形成合力,积极拓展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发展路径。 (周谦/文 北京天文馆/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