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05日 13:54
国家自然博物馆揭牌
2023年6月5日,国家自然博物馆在北京正式揭牌,标志着我国自然博物馆发展历程翻开崭新一页。
国家自然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代表国家保护、研究、收藏、阐释和展示自然物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自然遗产。建设好国家自然博物馆是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对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和推动科普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一座国家级自然博物馆,在新中国诞生伊始便得到了社会的热切关注和政府的积极支持。1951年3月经中央宣传部文教委员会批准,文化部与中国科学院共同成立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委员会;4月,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成立,地点位于故宫文华殿、传心殿和清史馆等处。1958年5月主体建筑落成,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馆名。1959年1月开馆。1962年1月定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2023年1月按照中央编办批复,北京市委编委正式批准同意“北京自然博物馆”更名为“国家自然博物馆”。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国家自然博物馆在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地球科学、生命科学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现馆藏藏品37万余件,珍稀标本数量在国内自然博物馆居首位。近年来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和Science累计发表论文十余篇,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重要奖项十余项。基本陈列持续改陈,每年推出不同主题的临时展览和巡回展览。在国内率先策划推出的“博物馆之夜”“小小讲解员”等众多科普教育活动已经形成特色品牌。
自然博物馆作为链接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桥梁,人与自然“对话”的平台,在应对地球生态危机挑战中,愈来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开始担纲起守护地球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守护者的重要角色。
国家自然博物馆将立足国家馆的使命定位,整体提升能力,同时高质量推进新馆建设,让这座面积约20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5.77公顷的新馆成为大红门地区博物馆群的一颗璀璨明珠,引领首都南部城市更新,成为未来南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国家自然博物馆官网网址https://www.nnhm.org.cn。
国家自然博物馆将以揭牌为新起点,立足世界,努力成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典范、培育地球家园守护者的新平台、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地标、展示中国国际交流与大国担当形象的新窗口。同时也将引领全国,成为链接中国自然博物馆行业与世界自然历史博物馆界的新桥梁,自然科学教育、全民终身学习的大课堂,中国自然类博物馆规范化建设的新标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引领者。 (国家自然博物馆/文 张一涵/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