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7日 16:16
当前全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例数持续增加,新增病例处于新发展阶段,社会面筛查出的新增本土病例持续增加,聚集性疫情与散发病例交织,社会面隐匿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首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根据疫情形势决定于11月11日召开全院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
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全体成员、院属各单位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院机关各处室负责人在视频端参会。院党组书记、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方力参会并讲话,院领导、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刘子亮主持。
会上,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首先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11月10日会议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
刘子亮通报全国、北京市、北科院疫情形势;传达党中央对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指出我院疫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就下一步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六点要求:一是严格落实测温、扫码、登记。对所有进入人员务必进行扫码、测温、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会议室做好测温登记;重点加强有外来人员参加的会议和活动的疫情防控措施。二是做好日常环境消杀。做好环境消杀和卫生保洁,公共卫生间、电梯、食堂等重点公共区域应专人负责,严格落实防控措施。三是加强重点行业人员管理。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建筑、餐饮、保安保洁、服务保障等重点行业、风险点位、风险人员的排查管控,尤其要做好临时用工人员信息台账和防疫管理,督促临时用工和服务保障人员遵守各项防疫规定,减少聚集性活动,两点一线。四是尽量减少外出、简约生活。不聚餐、不聚会,少走亲访友,少参加宴请宴会,非必要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进入公共场所配合扫码测温、查验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等防控措施,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不带病上班、不参加社会活动、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打网约车等,戴好口罩,及早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按规定就医,减少疫情传播风险。五是加强人员出京管控。严格落实出京审批报备流程。六是加强食堂餐饮疫情防控管理。严格审核食堂进货渠道,手续、资质。避免引入疫区及不合格食材,确保食品安全。对冷链车辆、送货人员、外来临时就餐人员、餐厅新进员工等尽到测温扫码登记等必要审核义务。
最后,方力作总结讲话。一要充分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严峻形势。全国每日报告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波动上升,疫情继续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特点,形势严峻复杂。北京市自10月28日以来新增本土病例一直保持在两位数,近一周内呈持续增加态势,聚集性疫情与散发病例交织,社会面隐匿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必须引起我院高度重视。二要紧跟党中央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研判和部署。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适应病毒快速传播特点,坚持科学精准防控,严格落实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三要严格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压紧压实“四方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四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当前工作。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抓好全年重点工作、重点任务的落实,深入思考谋划明年工作思路举措。 (行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