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3日 08:15
识政微信公众号 | 记者 祁梦竹 范俊生
12月2日下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三次会议,审议《北京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北京新视听国际传播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微改革、微创新”经验总结推广工作有关情况的报告》等事项。市委书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尹力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殷勇,市政协主席魏小东出席。
会议指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举措。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首都实践,形成具有首都特点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要以生态产品界定、价值评价等方面为重点,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制度体系,完善生态产品总值(GEP)统计制度。优化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发挥GEP绿色指挥棒作用,建立健全市级生态保护补偿转移支付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以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为导向,营造各方参与生态环境修复保护的良好氛围。探索将GEP核算结果适时纳入各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会议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优化视听传播内容供给,在积极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示大国形象和大党形象、展示大国首都风范和城市魅力等方面下更大功夫。探索“市场运作+政策支持”模式,加大北京题材节目中外合作力度。拓宽传播渠道,持续打造各类国际视听交流平台和活动。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提升传播效果,促进视听技术、视听场景在海外落地推广,推动视听技术标准、装备制造走出去。优化新视听国际传播生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发挥好社会力量作用,结合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会议指出,要大力鼓励支持基层改革探索,把落实党中央要求、满足实践需要、符合基层期盼统一起来,多从基层和群众关心的问题上找出路、找办法,激发基层解决问题的改革动力和实践智慧,支持基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更多原创性、差异化改革。建立健全基层创新举措和鲜活经验及时发现机制,对率先突破、取得成效、可复制可推广性强的基层经验,及时进行研究论证,条件成熟的及时推广。要加强统筹协调,市委改革办、各专项小组、市级部门和各区形成工作合力,把以微改革、微创新推动整体改革创新的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会议书面审议了《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治理类街乡镇整治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北京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推动北京市电子竞技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建立林长制的实施意见》7个专项督察报告。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列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