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8日 14:30
北科研究基地再获“优秀研究基地”称号
5月27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召开了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24年工作会议。市委副书记刘伟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北科院党组书记、北科基地主任方力同志出席会议。科技智库中心主任、北科基地常务副主任任晓刚研究员作“优秀研究员”代表发言。
会上表彰了2023年北京研究中心优秀基地,北科基地再获“三优”:北科基地荣获2023年度北京研究中心“优秀研究基地”称号,科技智库中心主任任晓刚、国合中心主任李军凯、情报所研究员李辉荣获“优秀研究员”称号,科技智库中心副研究员周京艳荣获“优秀工作者”称号。北科基地自成立以来,连续四年荣获北京研究中心“三优”称号(优秀研究基地、优秀研究员、优秀工作者)。
根据市委宣传部和北京研究中心统一安排,任晓刚作为全市唯一的“优秀研究员”代表发言。在发言中,任晓刚研究员结合理论文章写作和发表经历,从知识积累、学理阐发、调查研究、把握媒体风格四个角度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2023年,北科基地以“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名义在“三报一刊”发表理论文章45篇,超额完成北京研究中心16篇的发文任务,且发文数量在22家研究基地位列第一;获批北京研究中心项目7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2项,实现了承担项目数和量的突破。
北科基地自成立以来,院党组高度重视,院领导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积极参与,基地建设得到市委宣传部、北京研究中心的高度认可,连续四年获得“优秀研究基地”“优秀研究员”“优秀工作者”称号。研究成果受到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多篇理论文章被“学习强国”转载,单篇最高阅读量近百万。理论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成效,2023年北科基地共有3名研究员获“优秀研究员”称号,获此称号人数最多,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全市共12人),也是唯一一家获多名“优秀研究员”的基地。
2024年,北科基地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切实履行市属科研院所的政治担当,以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任务,突出特色研究领域,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整合全院科研力量,开拓创新,推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
(科技智库中心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