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7日 15:12
近日,上海市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促进会新文科专委会正式发布“2025图书馆学术能力排名”,作为行业权威性评价榜单,该排名自2021年首次发布以来持续引发关注。本年度排名共纳入高校图书馆、专业研究机构、公共图书馆、党政图书馆、医学图书馆五类图书情报类机构740余所,上榜机构224所(前30%)。其中,专业研究机构49所,上榜25所。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以下简称“情报所”)在本次排名中表现亮眼,成功跻身专业研究机构排名榜第4位,在全国图书馆综合排名中位居第10位,连续三年稳居榜单前10位。在竞争激烈的北京地区,情报所亦以强劲实力拿下第4名的佳绩,彰显其在学术研究方面的突出优势。
2025图书馆学术能力排名-专业研究机构TOP15
细分排名 | 机构 |
1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2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3 |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
4 |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
5 |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
6 |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
7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
8 |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
9 |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
10 | 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 |
11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
12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 |
13 | 国家信息中心 |
14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
15 | 广东省科技图书馆 |
2025图书馆学术能力综合排名TOP15
综合排名 | 机构 |
1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2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3 | 北京大学图书馆 |
4 | 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 |
5 | 国家图书馆 |
6 |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7 |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
8 | 江苏大学图书馆 |
9 | 复旦大学图书馆 |
10 |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
11 |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
12 |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
13 |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
14 | 广州图书馆 |
15 |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
据悉,该排名是基于图书馆学术指数(Library Index of Scholarship,LIS)对图书馆学术竞争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数,评价维度涵盖科研能力、人才培养和师德师风三个一级指标及期刊论文、研究项目、学位点建设、负面因素(学术不端、违反教师职业行为)等二级指标。评价对象涵盖高校图书馆、专业研究机构、公共图书馆、党政图书馆、医学图书馆五个类别。
近年来,情报所致力于推进学术研究工作,坚持用学术研究支撑深度情报服务,重视学术交流与情报人员学术能力培养,在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立项、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学术成果发表、高层次奖励获得等方面表现优异。同时,情报所在咨询服务、资源整合、平台建设、决策支持等方面注重业务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知识保障。
一是找准定位,扎根情报。强化情报核心业务布局,聚焦战略情报、前沿技术情报、企业竞争情报、安全情报,坚持把“提升科技情报的实际价值”作为引领全所发展的核心理念,以“一体两翼”布局为指引,强化科技情报的使用价值,扩大科技情报的应用面和受众,实现科技情报理论和实践创新。
二是贯彻理念,开拓创新。践行“学术研究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思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注重从实践中提炼研究,将成果用于工作。通过发表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出版专著等方式推进学术与实践融合。2020-2024年,立项国家社科基金5项、北京市社科基金11项,累计发表CSSCI论文55篇。
三是搭建平台,筑牢基础。强化情报专业化基础工作,以全所七大平台为基础,集聚优势资源与业务领域,聚焦科创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创新议题,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科技情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凸显科技情报的“广快精准”特质,构建情报所核心竞争力。
四是健全机制,完善措施。不断健全科研人员分层分类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分类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突出质量、贡献、绩效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加强对创新人才的情感关怀,拓宽科研人员成长空间,不断提升科研人员创新成就感、荣誉感、幸福感,营造有利于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从战略定位的精准锚定,到发展理念的坚定贯彻;从平台基础的系统保障,到激励机制的持续完善,情报所依靠科学决策与务实作风,凝聚共识、汇集群力,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学术发展路径。展望未来,情报所将坚守既有理念和举措,始终秉持初心,在学术研究征程中稳健前行,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