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9日 15:17
活动现场
科学小实验
学标准促健康知识竞答
食品安全科技成果展
“食品安全与营养科普小课堂”视频
9月21日,北京市卫生健康系统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在北京天文馆盛大开幕。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承办,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办。活动内容包括现场活动、食品安全科技成果展和“食品安全与营养科普小课堂”视频传播三部分。来自房山区良乡第二小学、北京日报“领创少年”、营探等学校或平台的师生和家长5000余人参加。
现场活动在北方昆曲剧院一级演员、市委讲师团特聘专家周好璐的主持下拉开帷幕。她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整场活动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中国农业大学韩丽君教授开展了题为“绿动未来:蔬菜水果农药残留去除”的科普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农药残留的危害及去除方法。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白瑶副研究员则分享了“微生物与食品的‘爱恨情仇’:如何平衡才能保安全?”的主题演讲,为公众揭示了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的密切关系。
此外,活动还特别设置了科技成果展解说环节,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潘陈升工程师以“食品安全,‘码’上知道”为题介绍了商品条码和数字标签内容,让公众了解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保障食品安全。同时,《食品安全导刊》王崇民社长也展示了“探索未来餐桌的新美食”的前沿科技。
参加活动的学生们还亲身体验了“香蕉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实验”。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亲手操作,学习如何使用简单的工具快速检测水果中的农药残留,这一环节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下午,学生们还参与了“学标准促健康知识竞答”活动,通过趣味问答形式巩固了食品安全知识。最后,科普剧《细菌大作战》的展播活动带来了生动的细菌知识,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除了现场活动,食品安全科技成果展也在一层“食品安全”专项展区进行为期一周的展示。展览涵盖了数字标签、食品保鲜、低碳绿色未来、新美食探索,以及食品3D打印五大主题内容,全面展示了食品安全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食品安全与营养科普小课堂”视频传播活动也在线上同步推出。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日报晚报官方网站、百度、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平台同步播出包括《草莓怎么清洗更卫生?》《牛奶的保质期为啥有长有短?》《你了解速冻食品的营养真相吗?》《包装食品的营养真相藏在这里,很多人却不知道》《高脂血症人群应该怎么吃?——以食养身(高脂血症篇)》《高血压人群应该怎么吃?——以食养身(高血压篇)》的6期科普视频,为公众提供实用的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
此次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旨在通过现场活动、科技成果展和线上视频传播等多种方式,使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学习更多实用的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从而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诚信、节约的食品安全环境。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