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智库> 智库动态

《科技智囊》2024年第10期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6日 15:59

《科技智囊》2024年第10期封面

《科技智囊》2024年第10期封面

《科技智囊》2024年第10期目录

《科技智囊》2024年第10期目录

《科技智囊》2024年第10期目录

《科技智囊》2024年第10期目录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北斗工程建设中的多主体协同及其经验启示

刘泽 

胡象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摘要:[研究目的]北斗卫星导航工程建设是多方面的主体协同完成的,涉及政府、军队、科研单位、企业、高等院校等,探究多主体如何协同运作,其协同运作有哪些成功经验,有独特意义。[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资料收集分析,对北斗工程建设的参与主体构成、参与动机、协同途径和协同运作经验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归纳总结提出相应观点并进行相应论证。[研究结论]北斗工程建设必须要有多主体的参与,做好多主体的协同,对于此类工程建设取得成功非常重要;北斗工程建设多主体协同运作主要有如下途径:规划协同、任务协同、信任协同和行为协同。北斗工程建设中多主体协同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更多的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成功充分证明新型举国体制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重大科技工程创新和建设体制。

关键词:北斗系统;科技创新工程;多主体协同;新型举国体制;科技创新



科技企业孵化器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海内外标杆孵化器建设经验与启示

万子卿 

巫英

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

摘要:[研究目的]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创新范式变革的深入演进,标杆孵化器作为连接“硬科技”原始创新和产业化的桥梁,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通过借鉴海内外标杆孵化器的建设经验,探讨推进我国孵化器转型升级的可行性路径。[研究方法]采取案例分析、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归纳总结标杆孵化器的核心特征、功能定位及未来发展路径,并对海内外典型标杆孵化器的建设路径开展分析研究。[研究结论]在理论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标杆孵化器应具备“五个一”核心要素。对标发现,我国当前标杆孵化器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有部分传统孵化器有待向标杆转型升级。结合案例启示,从政府、孵化器、创新创业生态构建三大视角提出建议,包括加强政府部门统筹协调和战略布局、加快孵化器运营模式转型、深化产学研协同和产业链生态打造等具体举措。关键词:科技企业孵化器;转型升级;标杆;建设经验;启示



系统性思维推进新型抗癌药物载体研发的理论与实践

段鹏飞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

魏晓晓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

侯成玉

北京城市学院公共管理学部

摘要:[研究目的]系统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性思考方式,虽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决社会复杂问题,但其在具体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仍然较少。探讨系统性思维在具体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尤其是其在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科技创新和提高研发效率方面的作用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超高载药量纳米载药系统的科研工作为实例,从明确科研目标、细化技术指标、攻克瓶颈问题、布局成果转化等方面详细探讨了系统性思维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科研人员在研发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系统性思维在新型抗癌药物载体研发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不仅提升了治疗效率和生物安全性,还通过整合多学科的知识与技术,优化了药物载体的设计与合成。系统性思维的应用有效地联系了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帮助研发人员识别及解决研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促进科研成果的创新和实际应用。

关键词:系统性思维;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成果应用;创新药;抗癌药物载体



数字化创新驱动下的运营商数据中心巡查人员轨迹追踪策略探索

陈洋

中国电信国际公司PTO项目组

摘要:[研究目的]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提升数据中心的维护效率已成为推动智能运维和行业革新的核心任务。[研究方法]基于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提出了一种系统化的巡检人员轨迹记录与位移顺序分析方法。通过对运营商网络维护规范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定量评估,为优化维护行为和提升效率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研究结论]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创新方式不仅显著提高了数据中心的运维效率和安全性,更为无人值守机房的智能化管理奠定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这一方法在数字化运维体系的构建和流程标准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展现出跨行业智能运维的广泛应用前景,促进了技术与管理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企业在复杂环境中的灵活应对能力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图像识别;大数据应用;维护效率;数字化体系;巡检轨迹




科技政策与管理


政策工具视阈下中国基础研究发展政策的优化探究——基于36份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

刘伟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范旭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研究目的]建立适应基础研究发展规律的政策工具体系,加强基础研究,是推动中国实现技术、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国家竞争优势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研究方法]基于“供给面—环境面—需求面”三类政策工具理论,通过政策工具分类、内容编码、频数统计等分析方法,量化分析2010—2021年的基础研究政策文本,揭示中国基础研究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研究结论]在中国基础研究发展政策中,存在信息服务政策工具协同性缺失、法规管制政策工具使用频繁而效果有限、部分财税和慈善捐赠政策工具缺失、需求型政策工具供给亟待发力、政策“工具箱”不够丰富等问题。为此,要加强基础研究政策工具的顶层设计,提高基础研究政策工具的精准性、包容性和精准性,并要进一步充实政策“工具箱”。

关键词:基础研究;政策文本;政策工具;政策优化;内容分析法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双重差分法分析

王元新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齐硕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王昉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摘要:[研究目的]评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地区创新能力的实际影响,特别聚焦于专利授权数量的变化。通过对2009—2023年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方面的具体效果,并探讨政策实施的地区差异和时间演变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双重差分法,通过设置已建立和未建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省份作为处理组和对照组,结合地区生产总值、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等控制变量,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的因果效应进行量化评估。同时,运用交互项分析和分组回归等方法,探究政策效应的异质性和动态变化。[研究结论]实证结果表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显著促进了地区专利授权数量的提升;政策效应呈现地区异质性,经济发达省份获得了更显著的创新能力提升。建议继续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创新资源投入;深化示范区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优化创新环境。

关键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地区创新能力;专利转化;双重差分方法




数字治理与数字经济


大数据审计赋能社区治理的实践路径探析

王震 

施惠玲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研究目的]推进大数据审计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提升审计效率和准确性,拓展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促进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社会稳定和谐、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大数据审计技术为基础,通过文献、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开展研究,分析强化信息收集、优化资源配置、加大信息公开、正确把握舆情方向、应用数据决策支持等,尝试提出大数据审计赋能社区治理的具体路径。[研究结论]提出强化大数据审计信息收集整合,提高社区治理的数智化;优化大数据审计资源配置能力,促进社区治理的高效化;把握大数据审计舆情引导方向,增强社区治理的精准化;应用大数据审计决策支持,加快社区治理的科学化;加大大数据审计信息公开,促进社区治理的规范化等五项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大数据;审计;社区治理;实践路径


数据财产的知识产权保护路径探索

侯王慧 

聂洪涛

西安财经大学法学院

摘要:[研究目的]在当今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数据已悄然跃升为不可或缺的财富资源,其资产属性愈发凸显,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的价值被深度挖掘与利用。然而,这也使得数据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日益严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研究方法]通过对文献的分析与总结,从知识产权与数据财产的相似性为切入点,再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与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在数据财产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立法和实践经验的对比,分析各自的优劣点,并借鉴其成功做法。梳理出知识产权法对数据财产保护的不足以及相对应的完善路径。[研究结论]在当前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专门针对数据财产的法律条款尚不完善,无论是传统的知识产权专门法还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应对数据保护的新挑战时均显露出不足,难以全面有效地保障数据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构建完善的数据财产保护体系迫在眉睫,需要从加强知识产权专门法的修订与补充、建立健全数据财产登记制度、完善救济制度等多个维度入手,构建起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数据财产保护法律体系。

关键词:数据;数据财产;知识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路径




高质量发展之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演进的动态路径与影响因素

崔文杰

云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付玉甜

云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陈俊营

云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研究目的]探究新质生产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态路径,对于理解二者之间辩证关系,切实把握其目标、维度和节奏的一致性进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0年到2022年间中国31个省[区、市(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算。此外,结合基尼系数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二者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变化特征及其潜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首先,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各省(区、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次,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且呈现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成渝经济圈>长江中游>东北地区的区域协同梯度;再次,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及数字基础设施水平是影响我国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协同发展的核心因素,这些因素在不同区域的作用强度存在显著异质性,其中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最为关键。据此提出促进新质生产力及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等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新型城镇化;熵值法;耦合协调度;灰色关联度


未来科技领军人才在中后期成长阶段协同培养的路径探究

陈冠 

汪大为 

杨盼盼

金陵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

摘要:[研究目的]未来产业竞争的关键在于拥有引领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未来产业因其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对未来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未来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指明了道路。[研究方法]根据未来产业的特点剖析影响未来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因素,基于文献资料及前期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深入分析了高层次科技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通过数据分析和归纳,揭示了未来科技领军人才协同培养的现状与问题。[研究结论]人才成长的初期阶段即全日制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较多并呈现体系化,但关于人才成长的中后期阶段的相关研究和培养举措较少,且高层次科技人才成长过程中存在终身学习机会不足、人才自由流动困难、科技咨询参与度低等问题。按照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理念,从协同创造终身学习条件、拓展人才自由流动渠道、加大科技咨询决策力度等方面,为未来科技领军人才在中后期阶段的培养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未来科技;领军人才;协同培养;终身学习;人才流动;科技咨询


(科技智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