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服务> 服务动态

北京乐器学会与计算中心共探数字技术融合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0日 17:10

共探数字技术融合新路径

共探数字技术融合新路径

成果演示

成果演示

合影

合影

2月19日下午,北京乐器学会与北京市计算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计算中心”)进行了以“数字技术在乐器领域的应用与创新”为主题的交流会。此次会议旨在通过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等应用案例,探讨数字技术在音乐体验与文化传播领域的应用,推动乐器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北京乐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金岩、副理事长兼古琴专委会会长张子盛、教育与信息中心主任秦蓁、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兼学会理事巩子晗,以及北京市计算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彤、科技文化事业部经理唐艳艳、算法工程师刘晓晖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

   计算中心的研发团队进行了系统案例演示。首先展示的是虚拟古琴交互演奏系统,该系统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让参与者能够在虚拟环境中与古琴进行交互演奏,体验泛音、徽位上的音色变化,生动地展现了古琴文化的独特魅力。演示内容包括PC版本和VR版本,吸引了与会人员的广泛关注。其次,研发团队介绍了智慧型乐器博物馆——新疆馆。该馆以新疆传统民族乐器为主题,通过数字化手段展示了30件具有新疆特色的乐器,包括“吹、拉、弹、打”等不同类型的乐器。用户可720度浏览乐器,并进行简要的交互发声演奏,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新疆乐器博物馆之中。第三个案例是一站式数字展厅制作平台。以军事博物馆数字展厅为例,该平台展示了数字展厅的多样化功能,通过自助式建设流程,大大提高了数字展厅的制作效率。最后展示了多模态乐器训练数据模拟分析系统。该系统以钢琴演奏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学生与老师在演奏相同曲目或片段上的量化差异,辅助提高学生的乐器演奏训练效率。这一系统的演示,为乐器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案例演示结束后,双方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北京乐器学会的专家们对计算中心的技术成果表示赞赏,并就相关技术的应用价值、潜在合作方向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计算中心的研发人员也积极回应,双方在多个议题上达成了初步共识。特别是在数字博物馆、人工智能与音乐结合的前沿领域,双方将共同探索更多可能性。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创作、演奏、教育和欣赏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北京乐器学会始终致力于智能化助力高质量音乐教育人才、智能音教设备研发等“AI+音乐”相关工作。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探索更多数字技术与乐器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共同推动乐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双方也将密切关注人工智能与音乐结合的前沿趋势,致力于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应用于乐器教育、演奏和文化传播等领域,为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北京市计算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