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30日 15:53
图1.《纳米制造-关键控制特性-第6-30部分:石墨烯基材料-阴离子含量:离子色谱法》国际标准
图2.刘伟丽副所长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讨会上汇报标准化成果
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纳米制造-关键控制特性-第6-30部分:石墨烯基材料-阴离子含量:离子色谱法》(IEC TS 62607-6-30:2024),这是由我院研究团队首次主持制订的新材料领域国际标准,标志着我院新材料标准国际化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石墨烯材料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子学、磁学以及力学等性质的新型纳米材料,在能源、热管理、电子等领域已呈现良好的应用前景。石墨烯材料中的杂质残留,尤其是阴离子种类及含量,直接影响石墨烯在电池、电容器等产品中的应用性能,是石墨烯材料的关键控制特性。部分石墨烯粉体产品质轻易飘散、难以浸润分散在溶剂中,导致阴离子无法提取完全,进而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针对这一关键技术问题,我院研究团队研发了可靠的测试技术方案,并主持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
本国际标准以我院主持制订的国家标准为基础,由我院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研究所副所长刘伟丽担任项目负责人,牵头组织我院分析测试所、中国计量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冶金信息工业标准研究院等国内单位,以及来自德国、韩国等多个国家的专家,经过3年多的讨论磋商、试验验证、编撰修订,历经3次国际投票,获得正式发布。
本标准的发布,完善了石墨烯基材料测试标准体系,提供了适合阴离子种类和含量测定的具有良好可靠性、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测试方法,为石墨烯基材料的研发、质量控制、应用选型、产品贸易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标准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战略性关键矿产材料及相关试验方法国际标准研究与应用”的支持。在石墨烯材料领域,我院研究团队已主持制订并发布国家标准2项,立项行业标准1项,参与制订十余项国家和团体标准。下一步,我院研究团队将持续参加国际标准活动、主持和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在国际标准平台积极推介我院新材料领域特色技术,不断推动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刘伟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