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31日 16:08
图1.系统框架
图2.麋鹿图像数据标注
麋鹿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北京重要的野生动物资源,需要进行充分的保护和利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所和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联合研究团队顺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发展,大力发展线上科普”的趋势,积极探索如何满足公众对创新科普形式的新需求。
目前,麋鹿形态的识别和科普存在以下几个难点:缺乏具有详细姿态标签的麋鹿形态数据集、麋鹿形态识别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准确率不高、麋鹿形态科普环境中缺乏数字化手段。
据此,研究团队开展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元宇宙技术在麋鹿形态识别科普场景应用”项目,收集和标注了大量野外麋鹿图像数据,构建了1个包含4000张具有丰富标签的麋鹿形态图像的高质量数据集,为算法开发和模型训练奠定了数据基础,为建设元宇宙场景提供数据支撑。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检测与识别技术,研究团队优化了麋鹿形态图像识别算法,实现了准确高效的麋鹿形态估计,经上述麋鹿形态数据集训练后,算法识别准确率达85%以上。研究团队还利用元宇宙技术打造沉浸式科普体验场景,开发了可移植互动应用软件,展现了麋鹿及其生活环境,添加的麋鹿科普知识和形态识别交互,使用户可以与虚拟场景中的麋鹿进行自然互动,获得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有助于促进公众对麋鹿的关注与保护。
目前,该成果的研发团队已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1篇,形成麋鹿形态数据集1套,并借助项目成果成功申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中央专项——2023年度科普资助项目”,于全国科普日期间举办科普活动1场,实现了项目成果输出和科普场景的落地,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初步发挥了先进技术在科普教育和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方面的作用。
下一阶段,该团队将进一步扩大数据集规模和覆盖范围,持续优化算法模型、拓展研究对象和研究边界,借助深度学习算法实现麋鹿种群数量统计、麋鹿行为分析等,为野生动物研究提供更多智能化系统工具。同时,不断深化对元宇宙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将虚实交互范围从单一物种扩展至生态场景水平,提供多维度虚实融合体验,为普及麋鹿知识、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做出更大贡献。
(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所/文 李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