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9日 15:28
星空大会合影
领导上台启动开幕仪式
天文爱好者们观测流星雨
8月13日至16日,为期5天的北京天文馆2025年天文爱好者星空大会在宁夏举办。这场国内天文领域的年度盛事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天文爱好者、专家学者及亲子家庭,在腾格里沙漠的璀璨星河下,共同见证了英仙座流星雨等天象奇观,谱写了星空科普与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宁夏,被誉为“星星的故乡”,拥有得天独厚的观星条件。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天文观测点地处北纬37°黄金观星带,平均海拔1430米,全年晴夜数近300天,大气透明度极佳。观测点深入腾格里沙漠腹地8公里,远离城市光污染,被国际天文界誉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最佳观测地之一。
8月13日上午,本次星空大会在宁夏中卫沙坡头开幕。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伍建民,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武裕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协副主席陈宏灏,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基地主任、研究员吴宏,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天文馆原馆长王晓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姜晓军、中卫市副市长陈娟、北京天文馆党委书记臧振远等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参加了本次开幕式。
武裕国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他表示,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对于本次星空大会高度重视,对推动天文科普与地方文旅融合发展充满信心。相信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次星空大会不仅能让天文爱好者们尽情探索星空奥秘,也能让更多人领略到宁夏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进一步推动宁夏文旅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伍建民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天文馆发表致辞。他说,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积极促进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在科普发展导向上强化战略使命,发挥科技创新对科学普及的引领作用,发挥科学普及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北京天文馆成立近70年以来,坚持以科学普及为核心功能、科学研究为重要支撑,致力于普及天文学知识、培养天文学人才,成为启迪青少年科学梦想和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载体,在我国天文科普教育事业中发挥了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星空大会”是北京天文馆于2005年创立的品牌活动,旨在为国内外的天文爱好者建立一个共同探索星空奥秘的平台,今年恰逢星空大会举办20周年。二十年风雨兼程,二十年砥砺奋进,二十年春华秋实。繁星,记录了我们对话星空的热情;银河,见证了我们步履求索的坚定;苍穹,铭刻了我们心向宇宙的赤诚!宁夏沙坡头天文观测点的挂牌,这是“天文馆和地方合作”模式下,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星空旅游IP”的新举措,促进地方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地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上,赵刚院士为沙坡头天文观测点授牌,中国旅游集团宁夏沙坡头景区总经理、宁夏旅游协会会长韩忠胜接牌。北京天文馆“宁夏沙坡头天文观测点”正式挂牌。
随后,播放天文爱好者星空大会20周年发展历程以及星空大会历史举办地代表的发言,触摸星空大会的发展足迹,追忆成长历程,感受峥嵘岁月,展望光明前景。
最后,参加会议的领导专家上台共同启动开幕式,“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8个大字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本次星空大会正式拉开帷幕。
北京天文馆对大会开幕式进行了全程直播。
本次星空大会围绕“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天文主题,安排了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其中,首席天文学家主旨报告环节由臧振远主持。
王晓锋教授以《星星的一生》为主题作主旨报告。王教授通过介绍恒星从诞生、演化到生命终结的丰富历程,以及它们在帮助人类理解宇宙演化命运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带领天文爱好者们开启了一场未知宇宙的探索之旅。吴宏研究员以《仰望星空到探索宇宙——我的天文学家成长之路》为主题,从“仰望星空”到“自制第一台望远镜”的实践启蒙,讲述了自己如何坚定选择专业天文道路的成长历程。姜晓军研究员以《巨眼观天——天文望远镜巡礼》为主题,介绍了望远镜的历史及其在人类认识宇宙过程中的作用,并结合天文观测的前沿需求展望了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前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邱鹏以《光学天文观测与天文摄影》为主题,为大家介绍了光学天文观测使用的设备以及常见的天文摄影及方法。
8月12日深夜,在宁夏沙坡头的观星谷,璀璨星河下,北京天文馆曹军老师以《英仙座流星雨主题讲解、夏夜星空指南》为主题,为天文爱好者们进行现场讲解,详细介绍了英仙座流星雨的观测和拍摄技巧及夏夜星空指南。作为本次观星活动的重头戏,英仙座流星雨一直是最受欢迎的天象之一,本次英仙座流星雨在8月13日凌晨迎来极大,极大值期间每小时天顶流量可达约100颗,天文爱好者们在曹军老师的带领下纷纷走入沙漠“观星谷”,看壮丽的流星雨绽放夜空,拿起相机抓捕流星划过的美丽瞬间。
与此同时,在宁夏沙坡头的直播间里,北京天文馆首席科普专家寇文老师围绕本次英仙座流星雨的观测指南、观测技巧、拍摄手法等内容与观众进行交流;北京天文馆原馆长、朱进研究员分享了他与星空大会一起走过的20年奋斗历程与宝贵回忆。
流星雨观测期间,天文馆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抖音、中国新闻社视频号、央视新闻客户端、北京天文馆官方平台、微博、抖音、视频号等多个平台进行全程直播。大会开幕式及流星雨的直播受到广泛关注,合计浏览量超过1445万人次,其中,央视新闻融媒体矩阵传播量达657万人次。此外,本次活动得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每日电讯》、科技日报社等多家媒体的大力支持,刊发宣传报道10篇,总浏览量超过了142万次,其中,央视新闻《北纬37°的星空盛宴 “顶流”英仙座流星雨泼墨夜空》单条浏览量超过76万。
同时,为了让天文爱好者们更好地感受科技与文旅融合的精彩场景,活动安排了参观贺兰山岩画、中卫市科技馆、航天驭星商业卫星测控指挥中心等活动,并体验了宁夏沙坡头独具特点的麦草方格治沙、骑骆驼、滑沙等民俗项目,让天文爱好者们在观星赏月的同时体验浓郁的民族文化。
参加活动的天文爱好者们纷纷表示,本次活动科普讲座内容生动有趣,星空观测效果良好,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多元化体验设计深受大小朋友喜爱,实现了“既学到知识,又收获感动”的双重体验,活动效果得到参与者们的一致好评。
二十年,于浩瀚宇宙,不过弹指一瞬;于全国星友,却是星路漫漫。星空大会,走过了春秋二十载,走进了无数仰望者的生命深处。二十年来,“星空大会”足迹遍布北京、河北、江苏、甘肃、云南、内蒙古、青海、宁夏等省区市,累计吸引超过5000余名天文爱好者共襄盛举。璀璨星空下,天文爱好者们不仅畅谈天文新知、切磋观测技巧、欣赏宇宙之美,更为我国的天文科学传播绘就了壮美的星河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