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3日 20:08
验收现场
玑衡抚辰仪复制件与原件
天文馆党委书记臧振远(左)、斯洛文尼亚驻华大使苏岚(中)、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大使王顺卿(右)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为纪念中国和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建交30周年,促进中斯两国友好发展,在中国驻斯洛文尼亚使馆的推动下,北京天文馆(以下简称“天文馆”)于2020年与使馆合作启动中斯友好纪念碑事宜,共同制作玑衡抚辰仪复制品赠与斯方。11月2日,该复制项目组在天文馆举行仪器总装验收仪式,本次活动得到了中斯两国使馆、相关机构以及专家学者的支持,并取得圆满成功,复制品仪器将不日启程运送至斯洛文尼亚。
天文馆党委书记臧振远、副馆长齐锐代表仪器制作方出席,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大使王顺卿、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驻华大使苏岚(Alenka Suhadonik)、外交部欧洲司副处长甄旺达、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副主任郭福祥、中国科技馆科研管理部主任赵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黎耕、北京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琳琳、古天文仪器铸造专家罗宝琪等共同出席本次验收仪式。
本次复制的玑衡抚辰仪是乾隆九年(1744年)由乾隆皇帝亲自下令建造,由钦天监的外国天文学家和中国天文学家历时十年制作完成,其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就是斯洛文尼亚人刘松龄(Augustein de Hallerstein)。玑衡抚辰仪主要用来测量天体的赤道坐标和真太阳时,代表了清代鼎盛时期的工艺技术水平,是中国古代大型青铜天文仪器的最后杰作,更是中斯科技文明交流互鉴的典型物证。
验收仪式由天文馆副馆长、项目负责人齐锐主持,他首先向与会来宾详细介绍了玑衡抚辰仪复制项目实施情况和技术难点,以及各方的积极支持和推动。承接复制工作的古天文仪器铸造专家罗宝琪表示,非常荣幸参与该复制项目,同时也十分感谢各方领导在此期间的理解、鼓励和支持。
王顺卿表示,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时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两百多年前刘松龄将当时西方的科学技术带到了中国,两百多年后我们又制作玑衡抚辰仪复制品送给他的家乡,这与全球文明倡议高度契合,也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斯洛文尼亚总统、外交部长、卢布尔雅那市市长多次对该项目表示关心,相信玑衡抚辰仪复制品在落成后会产生良好效应,该纪念碑将是双方友谊的伟大见证。
苏岚对中方在玑衡抚辰仪复制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表示十分感谢,复制品完成后将作为中斯友好纪念碑安置在斯洛文尼亚国家档案馆前,纪念两国源远流长的科技文化交流历史。苏岚表示,希望与中方继续加强以刘松龄相关研究及展览为代表的科技与文化等领域合作,续写中斯友好关系的新篇章。
郭福祥、赵洋、黎耕三位专家也分别指出,玑衡抚辰仪不仅仅是一件科学仪器,更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希望能以此为契机,推动两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间的交流,共同探索其中的科学精神,使深远的文化交流可以不断延续。
张琳琳表示,中远海运集团作为中央企业,将履行“大国船队”的责任,肩负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使命,做好仪器零件的保护措施,安全地把中斯友好纪念碑运送至斯洛文尼亚的土地上。
最后,臧振远表示,玑衡抚辰仪复制项目意义重大,既是纪念刘松龄为中斯友好发展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也将继续为增进两国传统友谊发挥重要作用。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于天文馆而言,既是一次伟大实践,也是一项伟大工程,更是一份伟大荣誉。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外交部、驻斯使馆和北京市政府的资金支持,两位大使的积极推动,以及各方专家的技术支持。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玑衡抚辰仪是中斯双方科学文化交流的见证,更是今后双方加强天文、历史研究,文化保护传承和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契机。
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现场查看了玑衡抚辰仪复制品的实际情况,并合影留念。 (北京天文馆/文 韩叙 张鑫/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