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4日 16:48
颁奖会现场
闫傲霜、唐大立颁发特等奖
伍建民、赵清、刘清珺、李静颁发金奖
池建新、李祥富、郭鲁钢颁发金奖
刘清珺主持颁奖大会
5月19日,北京发明协会在湖北大厦举办第17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颁奖会,颁发了237项发明创新奖和96项专项奖。航天五院的项目“高超音速空天飞行器天地基一体化测控系统”摘得大赛特等奖。在237项发明创新奖获奖项目中,212项属于北京市十大高精尖产业领域,占比89.45%,比第16届大赛获奖项目的高精尖产业占比高出25个百分点,北京发明创新大赛正在加速提升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汇聚优质科技项目的能力。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傲霜,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唐大立,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伍建民,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赵清,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经理池建新,北京市妇女联合会二级巡视员李祥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郭鲁钢,北京发明协会副理事长、原中科院北京分院副院长李静等领导出席并为获奖者颁奖。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发明协会理事长刘清珺主持会议并为获奖者颁奖。
在北京北科控股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本届大赛首次采用多城联动的方式开赛,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的1632个项目参与了网上报名,通过大赛组委会形式审查,报名资料齐全、符合参赛条件,进入初赛的项目为1553项。经78位专家网上初评、8组专家小组复评、20位专家大会终评等三轮专家评审,通过初赛、复赛、决赛、网上公示等多个环节,最终评选出发明创新奖237项(特等奖1项、金奖20项、银奖70项、铜奖146项),入围奖1058项。同时,本届大赛设立了16项专项奖,96项各具特色的参赛项目获奖。
进入初赛的1553个项目中,单位报名项目939项,团队报名项目305项,个人报名项目309项。其中个人和团队参赛者中,18岁及以下的青少年项目127项,18-60岁大学生和在职人员项目467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为1021项,占全部参赛项目的65.7%。其中发明专利项目514项,实用新型专利项目421项,软件著作权项目61项。初赛项目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其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388项,电子信息领域241项,社会事业领域247项,能源环保领域147项,生物医药领域100项,材料领域71项,现代农业领域55项,其他领域304项。
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和北京市总工会支持下,中国发明协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指导下,本届大赛由北京发明协会和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共同主办,北京北科控股有限公司独家协办,北京市妇女联合会、科普时报社、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等19家单位协作。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北京科创企业投融资联盟等15家机构设立了专项奖。北科院继续设立创新人物专项奖,对评选出的10位创新大工匠、10位创新人物专题奖和20位创新大工匠提名奖予以表彰和宣传,面向科技创新主体,弘扬工匠精神。 (北京北科控股有限公司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