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8日 10:58
决赛合影
北科科普宣讲团启动
领导颁奖
评委组
初赛合影
5月16日下午,由我院主办,院科学传播中心承办的首届“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普讲解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在北京天文馆圆满收官。院领导刘子亮出席活动并讲话,来自人民日报社、科普时报社、中国科技馆、市科协、院离退休干部处的领导专家担任决赛评委。
大赛致力于提升参赛人员科普讲解能力,提高我院科学传播能力,选拔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科普能力强的科技工作者,为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北京市科普讲解大赛、院科普宣讲活动储备人才。大赛初赛于3月28日举办,院属19家单位28名选手报名参赛。5月16日的决赛,有11家单位14名选手参加,经激烈角逐,最终天文馆的赵梦迪荣获一等奖,自然馆的康月蓝、麋鹿中心的赵晓燕、资环所的任晓晶荣获二等奖,营养源所的岳宏、出版社的王宇翔、自然馆的王婷和黄雯倩、自然馆新馆建设专班的窦晓莹荣获三等奖。智能装备所、辐射技术所、自然馆、天文馆、麋鹿中心、营养源所、出版社7家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
同时,为更好服务公众,常态化开展科学传播工作,我院组建“北科科普宣讲团”,在决赛期间正式宣布成立。宣讲团由院领导刘子亮担任首任团长,成员覆盖北科院院属单位20家。
刘子亮在讲话中表示,本次大赛是我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翼理论”、市委市政府关于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部署的重要举措,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昂扬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北科院科普工作的水平和新一代科普人的精神风貌,为我院科普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对院属各单位的积极参与,选手们的辛勤付出,天文馆对此次活动的支撑保障表示衷心感谢。
刘子亮指出,院党组高度重视我院科普宣讲团的成立,宣讲团的成立旨在集聚和发挥我院科技创新、科学普及资源和人才优势,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服务基层、服务重点人群。市科研院将开展系列科普宣讲活动,深入社区、学校、乡村等场所,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希望宣讲团成员能够积极参与,为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发挥积极作用。我院将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和要求,认真实施我市科普工作和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重点任务,统筹院内科技科普资源,创新科普方式和手段,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和科普产品供给,注重对科普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提高科普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发挥作用、贡献力量,助力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生态,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
院办公室、人力资源处、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处、科学传播中心、北京天文馆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科学传播中心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