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06日 09:32

立春文化节活动合影

伍建民介绍北京古观象台有关情况

参观古天文仪器

参观和体验日影观测

实地查看北京古观象台南院现状
2月4日上午,正值立春时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第十六届立春文化节在北京古观象台举办。东城区委书记孙新军,东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周金星,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吴松元,东城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汤钦飞,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组副书记、院长伍建民,东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海英等领导出席活动,并对北京古观象台进行调研。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预示着新年节气的开始。在北京古观象台举办的立春文化节活动,再现了传统文化中以“鞭打春牛”为核心的文化仪式,并以喊春、报春、迎春、鞭春、咬春、闹春等不同环节迎接春天的到来。活动中,北京天文馆副馆长、北京古观象台台长齐锐在古观象台台顶诵报春词,宣布立春的具体时间点,宣告春回大地,也宣示了对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活动结束后,孙新军、周金星、吴松元、汤钦飞、伍建民来到北京古观象台台顶,详细查看了陈列于此的8台古代天文仪器,这是清朝康熙和乾隆时期设计制造的大型青铜天文仪器,设计精巧、造型灵动,中西合璧的风格是中西方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期间,伍建民介绍了北京天文馆按照国家有关部委要求,正在制作“玑衡抚辰仪”复制品赠与斯洛文尼亚等有关情况。“玑衡抚辰仪”为清朝乾隆时期设计制造,这台号称“新制浑仪”的天文仪器,耗时10年于1754年制造完成,是大型青铜古典天文仪器的杰作。齐锐介绍了北京古观象台的历史起源、职能作用,以及8台古代天文仪器的名称、用途和设计制造等情况。
随后,孙新军、周金星、吴松元、汤钦飞来到古观象台南院,实地查看院落现状,表示积极支持古观象台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工委书记祁国梁,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高海雁,北京天文馆党委书记、副馆长臧振远,副馆长齐锐等陪同参加了有关活动。 (天文馆办公室/文 苏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