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16日 13:57
9月13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李辉研究员申报的《大国竞争背景下国家科技情报体系能力发展研究》获得立项。这是李辉继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科技情报服务创新研究》结项后的再次立项。前后2个项目的立项,为科技情报机构以更高的眼界和思想“为国谋略”,躬行科技安全与科技发展双重价值追求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当前,以高科技为核心的大国竞争俨然已经演化成一场科技情报的高格局较量,对我国原有的科技情报能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全社会-全要素对抗、多领域高科技遏制与反遏制、多手段混合威摄等大国竞争特有的形势与体系化特征,迫使我国进行“体系应对”,而“体系应对”的关键在于“体系能力”的发展,这也决定了国家科技情报应对“体系级”问题,必须有相当的制度完善力、系统协调力、情报创新力、资源保障力、情报塑造力、安全运行力等体系能力匹配跟进。
《大国竞争背景下国家科技情报体系能力发展研究》突破以往对特定领域、特定类型、特定环节等单一科技情报能力研究,关注国家科技情报体系能力这个新课题,从生物学、情报学、系统科学跨学科融合交叉创新的视角,借用融知发酵理论、超循环理论等,逐层分解、迭代分析国家科技情报体系能力结构与能力要素,诠释国家科技情报体系能力涌现机理与影响因素,跨国比较中美国家科技情报体系能力,围绕“强要素、促融合”提出国家科技情报体系能力发展策略,以期为国家科技情报体系实现最佳整体涌现提供学理支撑。
该项目的获批,体现出科技情报工作的战略价值和能力建设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标志着新时代北科智库研究队伍的水平和学术命题的质量正逐步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和认同,必将为北科智库增强核心竞争力注入新动力,助推北科智库再创辉煌。 (科技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