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5日 16:17
朱敏院士带来“从鱼到人第一步:鱼类登陆”科普讲座
自然馆科学研究人员“标本零距离”特色讲解
“博物夜谈”活动
自然馆原创话剧《我是红彼得》
“夜宿”博物馆活动
“博物护照”参观学习
自然馆讲解员展厅讲解
“小小讲解员”展厅讲解
志愿者展厅讲解
8月31日21时许,展厅里的喧闹声消失了,展楼内明亮的灯光也一一熄灭,广场上标志性灯牌也悄悄暗了下去,长达一个月之久的2023年国家自然博物馆品牌活动“博物馆之夜”终于落下帷幕。
在过去一个月时间里,每个开放日晚上6点至9点,自然馆灯火通明。在4D影院、探索角,在各主要展厅,丰富多彩的活动轮番上场。
展厅里满脸好奇的孩子们手持博物护照,一边参观学习,一边填写答案。“博物护照”里包含了各展厅的知识问答,完成答题任务的孩子们在盖章台前排起长长的队,或是簇拥着负责盖章的小讲解员们询问正确答案。自然馆的科研人员、专业讲解员、志愿讲解员和小小讲解员们则承担了每晚为观众提供特色讲解的任务。尤其今年推出的特色讲解服务——科学研究人员精心准备的“标本零距离”,围绕展览和展品深层阐释科学知识或标本故事,与观众进行零距离互动答疑。每到活动举行的时段,科研人员经常被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围着,活动结束后仍然有观众围着科研人员继续发问,有的还会“借”标本留影。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鱼类学家朱敏院士受邀走进“锺健讲堂”,以“从鱼到人第一步:鱼类登陆”为主题,带来一场科普讲座。朱敏院士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相关领域最新研究与发现,现场的小听众在讲座过程中和讲座结束后的问答环节格外积极踊跃,而朱敏院士也都耐心地一一做出解答。由馆内、外自然科学学者、专家与公众共同开展话题分享和知识交流的“博物夜谈”活动,在此期间共举办8场,涵盖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天文学等领域,主题有“古生物学家养成记”“对恐龙和鸟类的亲子鉴定”“植物学家养成记”“城市中的动物邻居”“星空下的自然之窗”等等,科普专家们的诙谐幽默让活动现场笑声此起彼伏,其中“古生物学家养成记”“植物学家养成记”两场直播共收获75万人次的点击量。
除了博物馆传统教育活动形式,今年的“夜宿”和话剧演出成为本年度“博物馆之夜”的热点和亮点。每周五、六晚举办的夜宿博物馆活动,为亲子家庭设计安排了展厅学习、自主探索、4D实景故事体验、科普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极具趣味性的教育活动,最终环节是在古爬行动物展厅搭帐篷、与恐龙相伴度过惊险一夜。该项活动在“博物馆之夜”期间举办9场,接待211个家庭,有些参加活动的家庭来自外地,就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在恐龙陪伴下入睡的难得经历。而自然馆原创话剧《我是红彼得》则是首开先河,利用展厅的空间、建筑设施与展览,搭建起一个独一无二的舞台。话剧讲述了一只意外被人类捕获,又选择主动走进人类社会的黑猩猩的故事。演出中,红彼得回顾并演绎了一只黑猩猩如何在封闭、独孤、迷惘的处境中,一步步地变得与人类行为相似、相近,他的命运又如何因而一步步发生了变化。8月7日演出在线直播获得了30万人次的点击量。另外还有同期举办的自然科学4D影片展映,《地球生命大冒险》《巨龙王国》《寒武秘境》等影片也为夜间到场观众带来独特的观影体验。
“博物馆之夜”是自然馆的品牌活动项目,自2006年创办至今,每年以丰富的活动和贴心的服务向观众传播科学知识,受到广大观众欢迎与媒体关注。今年“博物馆之夜”夜间开放27天,共接待观众约四万人。活动举办期间,CCTV新闻、CCTV财经频道、CCTV国际频道、CCTV少儿频道、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光明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新闻网、中国网、新京报、科普时报、中国日报、劳动午报、中国科技网等近20家主流媒体采访报道。
自然馆会持续不断奉献更精彩的活动给社会与公众,明年“博物馆之夜”会更值得期待。让我们明年再见! (国家自然博物馆/文 张一涵 吴亦凡 付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