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日前在京开幕。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特别是近5年来,我国充分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大力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了残疾人全面发展。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有力举措,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9月1日起正式施行。提起无障碍环境建设,很多人会立刻想到修更好的盲道设施,让更多视障患者更快地融入社会。那么,视障患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视障患者可以进行无障碍阅读吗?
视障患者分为四级
视觉障碍,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视觉器官的构造或机能发生部分或全部障碍,经治疗仍对外界事物无法或很难作视觉辨识。视障患者按照视力级别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为无光感至光感小于0.02,二级为光感0.02至光感小于0.05,三级为光感0.05至光感小于0.1,四级为光感0.1至光感小于0.3。其中,一级在视障级别中最严重。造成视障的原因有先天、后天、罕见病等,其中常见原因有屈光不正、白内障、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损伤等。
我们可能觉得全盲就是患者眼前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其实有些全盲人士还是可以通过光感来区分黑夜和白天,但还有一部分盲人视觉感官神经是失效的,并不是眼睛无法看到,而是他们的大脑无法处理视觉方面的信息。
研究表明,大脑每天通过五种感官接受外部信息,其占比分别为味觉1%、触觉1.5%、嗅觉3.5%、听觉11%、视觉83%。眼睛接受的信息,是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接收信息总和的4倍。
据时代数据公布的《视障者基本信息调查》显示,视障人群一周出行4次以上的占30%,一周出行1—3次的占40%,基本不出门的占30%。通过这种比例分布,我们就能感受到视障患者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获得认知的方式是困难的、有限的。
“天使眼”让无障碍阅读成真
视障患者虽然可阅读盲文图书,但这种图书制作工序复杂,出版周期相对较长,一套盲文读物相比同样内容的普通读物,价格贵了数倍,而且盲文读物纸张宽大,一本盲文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厚度堪比一本字典。
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视障患者进行无障碍阅读呢?当然有。比如,图书馆里的黑科技“天使眼”,外观和普通太阳镜差不多,凭借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就能采集前方物体信息,并将其转换成语音信号,通过耳机传导到视障患者耳中。
在医学技术领域,电子眼早已不再陌生,通过电位矩阵模拟视神经通路,能让视神经未受损的视障患者,看到用感光元件捕捉记录的信息。这种技术虽已在使用并不断优化,但是受限于成本、技术、人脑本身机制等多种因素还未普及。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共同期待,科技不光点亮我们的生活,也会点亮这些视障患者的生活。
(作者系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普宣讲团成员、北京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科技工作者 刘 峥)
来源:科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