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7日 16:08
图1.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标准发布实施网页
图2.《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 固化稳定化》(HJ 1282-2023)封面页
重金属是我国和全球最主要的土壤污染物。中国涉重金属工业行业众多,如金属采矿和冶炼、涉重金属化工(如铬盐)、铅蓄电池、皮革鞣制加工、电子等,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人为来源。土壤重金属污染可通过直接接触、食物链和饮用水等途径在人体内累积,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污染引发的公害事件频发,国际上有汞污染"水俣事件"、镉大米"痛痛病"事件,我国有儿童血铅超标、镉大米事件等,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
土壤重金属不像有机物能降解,在环境中永久存在,固化/稳定化技术是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首选技术。固化/稳定化技术通过形成晶格结构或化学键等将污染物捕获或固定在固体结构中,或将污染物转化成化学性质不活泼形态,从而降低有害组分的移动性或浸出性的过程。固化/稳定化后的土壤需要适应各种复杂的地球化学和环境条件、保证对污染物固定效果的长期有效性,其工程技术应用具有挑战性。
基于自主研发的高浓度铅砷阴阳离子复合污染、挥发性元素汞、六六六、DDT和多环芳烃等高难度固化/稳定化技术,以及动态通量浸出测试固化/稳定化长期效果及耐久性评价指标体系等创新成果,经过竞争,北科院资环所作为牵头单位,获批原环境保护部2016 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 固化/稳定化》项目。
经过六年的努力,宋云研究员带领标准起草团队,提出了固化/稳定化工程设计规定,优化了施工和设备;增加了固化/稳定化预处理技术,通过洗土分离干净的砂质土壤减少了最终需固化/稳定化的土壤量;进行了固化/稳定化后土壤转换成路基、地基、填充材料等研究,实现了资源化。经实际工程验证,形成了标准文本,经专家评审、征求意见、生态环境部司务会和部长办公会审议,《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 固化/稳定化》(HJ 1282-2023)于2023年2月1日发布、2023年5月1日实施。该标准是我国首批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规范之一,其颁布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在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中的规范应用,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
北科院资环所作为我国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的开拓者,早在2006年就把土壤重金属污染固化/稳定化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之一。2011年成立的工业场地污染与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把固化/稳定化药剂研发、浸出毒性检测技术和长期效果评估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建成了完整的实验室、中试、示范工程研发体系,建立了兼顾测试和评估的固化/稳定化技术体系。在北科院的支持和国家科技研发计划支撑下,加强与美国范德堡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索菲亚公司、荷兰能源研究所等国际顶级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并主办了固化/稳定化技术国际研讨会,已成为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固化/稳定化技术研究机构。
(宋云,杨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