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放合作> 国际合作

中国和印度青年科学家共话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2025中印青年科学家座谈暨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讲座在京举办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7日 09:28

会场

会场

合影

合影

今年是中国和印度建交75周年。2025年10月15日上午,中国和印度青年科学家座谈暨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讲座在北科大厦成功举办。活动由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以下简称“智库联盟”)、“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培训中心、河北省科学院共同承办,来自北京、河北的青年科研人员代表与到访的七位印度青年科研人员围绕“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主题进行交流。北科院院长、智库联盟理事长伍建民、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亚非处一级调研员苗允出席活动并致辞,北科院国际与区域合作中心主任、智库联盟秘书长、“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培训中心主任李军凯主持。

伍建民在致辞中介绍了北科院在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智库研究、科技普及、科技服务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他说,北科院积极拓展与印度有关机构的科技交流合作,例如印度新德里社会科学院就是智库联盟单位之一,此次印度科学家实地参观考察的园区,也在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路径。今后,北科院将秉持开放包容、务实高效、久久为功的理念,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依托智库联盟、“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培训中心等载体,与印度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贡献力量。

苗允在致辞提到,科技合作是中印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于1988年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并成立科技合作联委会,开展了诸多务实合作。当前全球创新资源流动加速,中国于2023年提出“国际科技合作倡议”、2024年发布“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未来将以更开放的理念与更加务实的举措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他寄语与会的中印青年科学家,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加强交流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与中印科技合作关系深化贡献力量。

活动现场,5位专家带来专题讲座:国家科学院院士(FNASc)、印度国家植物基因研究院科学家卡普甘地(Kapuganti)分享《一氧化氮在植物低氧响应中的潜在作用》;北科院资源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于湲以《力推绿色低碳发展 奋进科技创新之路》为题,介绍研究所在水资源开发、土壤修复、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等领域的平台优势与科研成果,并建议建立中印青年科学家绿色技术联合实验室;印度理工学院焦特布尔分校电气工程系教授马赫什(Mahesh)阐述《基于金属氧化物传感器与机器学习方法的智能气体传感技术》;河北省科学院创新战略研究中心博士闫超杰围绕《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砥砺科技前行》,介绍河北省科学院在能源与环境新材料、智能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科研实力及京津冀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展;印度加尔各答科学教育与研究学院化学科学系副教授穆克吉(Mukherjee)分享《供体官能化卡宾用于催化与小分子活化》。

随后,于湲与卡普甘地共同主持创新合作圆桌对话。双方代表围绕“共同机遇与挑战”“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协同”等议题开展交流,双方一致同意推动访学交流、建立联合实验室及信息共享平台,围绕绿色发展、能源环境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北京国际科技合作中心/北京港澳台科技合作中心副主任张泽浩,北科院正处级干部宋慧,北科院国际与区域合作中心副主任罗希婧,北科院、河北省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大学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智库联盟代表参加此次座谈活动。

此次“印度青年科学家创新中国行”代表团访问交流为期六天。除参加本次座谈与讲座外,代表团还前往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和柯棣华大夫墓缅怀纪念,表达对和平与友谊的共同追求;走访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河北省科学院等产学研机构,实地了解科技创新的实践、成果与经验;参观北京古观象台,直观感受文化与科技交融的全新生命力,加深了对中国区域科技发展与交流合作的认识。

(国际与区域合作中心/文 科学传播中心/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