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原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是我国首批建立的环境保护类科研机构。原为国家“轻工业部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1999年更名为“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2021年更名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资环所”),2008年加挂“北京北科土地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隶属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为北京市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首批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为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后培养机构。现有职工12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46.7%(正高级职称16人),研究生学历人员占44.2%(博士27人),8人(次)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等荣誉或人才称号。
资环所主要开展污/废水资源化处理、土壤及生态修复、固废综合治理、VOCs及恶臭污染治理、碳减排等关键技术开发及相关政策、标准研究工作,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发酵处理、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及工业节水、重金属废水资源化处理、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河湖底泥利用、矿山与农田修复、有机及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有机污染地下水修复、恶臭及VOCs治理等领域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拥有高浓度工业废水厌氧资源化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工业场地污染与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节能节水与废水资源化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日用玻璃绿色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循环经济工程实验室(废水资源化与工业节水)等创新平台,具有原值逾亿元各类分析测试仪器及实验设备。近年承担百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水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资助的重大项目80余项。近年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项,制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60项,获得发明专利20项,新增软件著作权13项;发表论文近200篇,出版专著21部。
此外,资环所拥有国家工信部工业节能与绿色评价服务平台、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首都科技条件公共服务平台,具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土地规划机构等级证书(乙级)和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证书等,面向相关机构及部门提供环境检测、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绿色评价、环保管家、环境监理、场地调查和环境可行性论证等服务。
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北科大厦6层
邮编:100089
电话:010-68430273 010-68429771—8124
传真:010-6845602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翠湖科技园云中心1号院17号楼
邮编:100095
电话:62455755
传真:010-62455722
邮箱:office@irebjast.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