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01日 14:14
张宇蕾致辞
余华荣讲话
张宇蕾揭晓特等奖
刘清珺揭晓金奖
特等奖和金奖名单
5月30日恰逢第6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由北京发明协会和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第16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并隆重举办线上颁奖典礼,230项发明创新奖项目、75项专项奖项目当场揭晓,数百位大赛参赛者远程参会,在线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发明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科技奖励监督委员会委员余华荣,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张宇蕾,市科研院副院长、北京发明协会理事长刘清珺,市科委、中关村管委创新创业处长龚维幂,市总工会职工发展部部长李刚,及市妇联、北方工业大学、北科控股、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北京发明协会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出席颁奖典礼。颁奖典礼由市科研院信息与人工智能所和北科控股有关负责同志共同主持。
张宇蕾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面向全社会搭建了释放各类主体创新潜能的平台,受到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已经聚集了一万多项优秀发明成果,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创新人才团队,切实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赛的举办,不仅有助于加强社会创新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也将有效支撑北京高质量发展。
余华荣作重要讲话,对大赛给予高度评价。他讲到,北京发明创新大赛汇聚各类创新主体的优秀发明成果,激发了民族发明创新激情,营造了关注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面向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推动了科技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第16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自2021年9月28日拉开序幕,至2022年1月7日报名截止,共有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1600个项目参与了网上报名。发明创新奖共评选出分为1项特等奖、20项金奖、70项银奖、139项铜奖、748项入围奖。本届大赛同步设立了15项专项奖,75项各具特色的参赛项目获得奖励。恭维幂宣读第16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颁奖决定,张宇蕾揭晓特等奖,刘清珺揭晓金奖,北科控股、北京发明协会相关负责同志分别揭晓银奖和铜奖。本届大赛特等奖是清华大学参赛项目“基于云控平台的车辆预测性巡航控制系统”,金奖项目中有中科院、军科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大院大所,有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国防科大等重点高校,有北汽、中建、中船、国家电网等大型企业,也有中小微企业、发明创新团队和发明者个人的项目,可谓群贤毕至、百花齐放,凸显出了鼓励大众创新、弘扬科学精神的办赛初心,用独特的视角发现大众创新的火花,用科学的态度孵化无限创意的多姿多彩,搭建起了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的平台。
经过16年的运行,北京发明创新大赛的社会认知度和全民参与度越来越高。多年来,得到了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和市总工会、市妇联、市科研院等市属单位的共同支持,得到了中国发明协会的悉心指导,得到了众多社团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主流媒体等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大赛已经拓展成为大企业和投资机构“淘金”的平台,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渠道,高校院所和各类研发主体展示创新成果的窗口、科技传播的舞台,在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征程中,正在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京北科控股有限公司/文 陈海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