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21日 10:22
参观航天城校区
座谈现场
我院与北京城市学院签署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向落地实施又迈进了一步!2月17日上午,党组书记方力,党组副书记、院长伍建民赴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调研学习,同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交流对接院校合作事宜。北京城市学院副书记叶映芳、我院副院级领导刘子亮参加。
座谈前,方力、伍建民参观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的教学楼及校园,了解公共管理学部、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生物医药学部的学科建设、师资场地等具体情况,并就航天城校区的规划使用、土地利用等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和交流。航天城校区作为北京城市学院四大校区之一,占地面积将近500亩,主要承担公共管理学部、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生物医药学部的教学与实践工作。未来该校区将致力打造成科学研究的创新基地。方力充分肯定北京城市学院作为民办公助体制的新型高校,在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成绩,我院将加强同北京城市学院的密切合作,积极探索科教融合新机制。
随后,双方举行工作座谈会,介绍了院校合作的工作情况。
方力指出,自1月12日双方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已经建立紧密合作的工作机制。结合北京城市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科建设体系、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优势资源,与我院在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相关科技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资源,进一步探索科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近期将就三个方面重点推进:共同开展高水平人才培养,完善人员互聘机制,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完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机制;共建科教创新平台,推动应用型学科建设。
刘林结合北京城市学院的总体情况,详细介绍了航天城校区的发展概况及发展定位。他说,双方的合作是探索科技教育融合创新机制的重要举措。当前航天城校区面临发展定位的转型,双方可以借助此次转型,通过人员互聘交流、共建应用型学科、共建联合实验室等具体的项目来进一步落实合作协议。
伍建民指出,结合我院和北京城市学院的各自的发展规划与空间布局,双方在发展空间、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互补优势。双方加强协调沟通,强化资源共享,推动战略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我院办公室、国际与区域合作中心、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北京城市学院科研处、生物医学部有关负责人参加调研座谈。 (国际与区域合作中心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