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5日 09:55
12月23日上午,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扩大)会议,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围绕“城市、城市大脑和城市智能——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思考”作专题辅导报告,并进行交流研讨。市委书记尹力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数字化转型是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北京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丰富,拥有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的政策优势,有条件打造数字治理“北京样板”。要结合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赋能城市、赋能生活,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秀领,市政协主席魏小东参加。
王坚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对数字化、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和前沿趋势,数字化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创新应用,国内外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为北京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出意见建议。
尹力强调,要注重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相促进。加强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区块链等前沿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国产芯片、自主软件研发支持力度,积极抢占数字技术制高点。布局落地一批国家级和市级创新平台,支持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成立数字技术创新联合体。以机制创新护航技术创新,完善智慧城市统筹协调机制,健全适应数字化转型的制度、标准和规范,打造全市统一、三级贯通的数字治理平台。
尹力强调,要注重设施建设和数据融通相协调。统筹推进市区两级算力中心建设,超前布局6G、卫星互联网等网络通信设施,加快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空间扩展。推动传统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智能化管理,提升运行效率。充分激发数据要素的赋能作用,深化数据“一区三中心”建设,支持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提升能级。坚持急用先行、成熟先行,有序推进公共数据共享利用,让数据“活”起来。
尹力强调,要注重运营服务和场景应用相结合。探索新型政企合作模式,鼓励各类企业、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智慧城市运营服务,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长效运营机制。深化“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慧治”应用,持续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加快场景创新开放,面向社会加强供需对接,在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文旅等方面落地更多应用。
尹力要求,注重产业发展和安全管理相统筹。进一步做强数字经济,打造信息服务业、智能网联汽车等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支持平台企业向硬科技转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健全数据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确保城市数字化进程依法依规、风险可控。
会上,市领导司马红、穆鹏交流了学习体会。
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市“两院”领导参加。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