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5日 16:27
来自不同产地的百合鳞茎中的次级代谢物
百合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食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还有止咳平喘、预防老年痴呆等多种药用功效。多种百合的鳞茎可药食兼用,但影响其功效的关键成分还不清楚。为了挖掘药用百合中的关键物质,辐射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收集了不同原产地的药用百合、食用百合和野生百合,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分析不同百合中的次生代谢物。在检测到的245种次生代谢物中,创新性结合药用百合本草考证和多种分析方法进行代谢物筛选,发现药用百合中的关键成分为一种甾体皂苷(初步鉴定为26-O-吡喃葡萄糖-呋甾烷-5-3,26-二羟基-3-O-[吡喃鼠李糖基-(1→2)]-吡喃葡萄糖苷)。本研究明确了药用百合中的关键物质,研究成果以《Metabolome-Based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of Five Lilium Bulb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ces in Secondary Metabolites》为题发表在《Molecules》期刊(SCI二区)。
同时,研究人员对百合鳞茎中的营养物质和百合花朵中的色素成分开展了持续研究,研究成果分别以《不同(品)种及产地的百合鳞茎营养成分分析》和《不同类型双色百合的花色形成分析》为题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
此项研究工作得到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改革与发展专项课题的资助。下一阶段,研究人员将围绕百合的药用、食用、观赏用等用途,进一步开展天然产物的功效研究和产品研发。
(孔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