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30日 16:51
图1足部包络线法计算二维支撑边界(BOS)示意图
图2矢状面、冠状面、二维动态步态稳定域(ROSv)分组结果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5万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于跌倒。在中国,跌倒已成为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不稳定步态是造成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之一,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各项神经功能退化、视觉听觉功能减弱,为了维持步态稳定,在冠状轴方向的动量控制需要付出更多的体能,而衰老带来的退行性体能与关节控制能力的弱化更加剧了老年人步行时冠状轴方向的不稳定性。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养老研究所依托财政资金改革与发展专项课题,自主研发了一种基于二维动态步态稳定性分析的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新方法,可提升老年人步态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
目前,步行动态稳定性的研究多集中于人体矢状面,瞬时全身质心速度参数已被广泛应用于动态稳定性研究中,用来描述动量的实时变化,在评判矢状面步态动态平衡能力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对于冠状面的运动来说,一般采用时空参数进行步行稳定性分析,该参数可以显著区分老年人与年轻人这种差异较大的群体,但却无法细致辨别健康老年人与有跌倒史老年人的步态动态稳定性差异。
研究团队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精确描述冠状面步态稳定性为目标,通过对冠状面稳定边界的重新定义,结合矢状面动态稳定性参数,提出了基于平行四边形法则、足部包络线两种方式计算足尖离地时刻二维稳定域的方法,计算并提取了用以定量评估行走过程动态稳定性的全身质心速度等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质心参数可以用来定量描述步行过程中的动态稳定性,且基于足部包络线计算的二维动态稳定域参数尤为敏感。
目前,该成果的研发团队已发表SCI检索论文1篇。本研究将稳定性分析由矢状轴扩展到了二维,稳定性研究空间维度的扩展有助于揭示人体步态控制模式与机制,可以为步行动态稳定性的准确评价提供参考信息。下一步,将拓展稳定性的时间维度研究,将现有的针对足尖离地特殊时刻的研究,扩展到覆盖完整单支撑相的时段研究,以期为老年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跌倒预防指导,降低其跌倒风险,提高其生活质量。
(高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