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创新> 创新进展

北科院卫万顺团队在大型热泵工程高效换热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5日 15:47

2024年世界十大突破性技术之一——“热泵技术”

2024年世界十大突破性技术之一——“热泵技术”

(a)浅层地热能用管材产品 ;(b)管材的力学性能应力-应变曲线

(a)浅层地热能用管材产品 ;(b)管材的力学性能应力-应变曲线

管道流体自发电装置

管道流体自发电装置

地埋管钻孔群三维非稳态传热离散传递矩阵(g-DTM)模型

地埋管钻孔群三维非稳态传热离散传递矩阵(g-DTM)模型

地源热泵系统碳足迹评价平台

地源热泵系统碳足迹评价平台

《城市、浅层地热能和热泵技术》图书出版

《城市、浅层地热能和热泵技术》图书出版

部分研究团队成员

部分研究团队成员

管材实验相关设备

管材实验相关设备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球能源格局正在朝着绿色、低碳、清洁、高效等多元方向转变。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对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源热泵技术是当前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关键依托技术,通过从自然界的水或土壤中获取低品位热能,经过电力做功,向人们提供可被利用的高品位热能,热泵技术已被MIT科技评论列为2024年世界十大突破性技术之一。

随着近些年“城市规模化、单体大型化”的快速发展,大型地源热泵高效换热问题日益凸显,已严重制约着利用地源热泵技术大规模、可持续高效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2022年以来,北科院紧密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立足北京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需要,持续着力开展以地源热泵工程技术为牵引的新能源方向研发布局,积极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行业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卫万顺同志带领的研究团队,以重大项目为牵引,组织多家院属单位、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协同科研、集中攻关,围绕新能源发展重点中的地热能方向,开展“大型热泵工程高效换热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系列项目研究并取得系列进展。

基于目前大型热泵高效换热存在的技术难点问题,聚焦基础理论、产品研发、智慧管控、双碳支撑、系统搭建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在基础理论方面,研究团队原创性地提出浅层地热能换热贡献率理论及建模方法,通过理论科学划定换热贡献率高的目标体或换热孔,合理规划大型地源热泵项目的整体系统设计,为实现热泵系统的高效换热提供技术支持。在浅层地热能开采用地埋管材料研制方面,研究团队自主研发了高导热、耐压的聚乙烯管材,其爆破压力较未改性管材提升50%,断裂伸长率和耐老化性均约为浅层地热能用地埋管最低应用需求的2倍,导热系数和耐热温度均高于市场管材,在新能源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在地下传感器设备自供电方面,研究团队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在聚合物薄膜表面改性,提升材料表面电荷密度一倍以上。基于此研发的管道流体自发电装置,为浅层地热能开发系统传感器提供自供电支持。在地源热泵系统高效运行智慧化管控上,研究团队建立了浅层土壤源地源热泵系统 “地下-地上”一体化快速仿真模型及优化调控方法,开发了仿真优化软件。该软件能实现地下温度场仿真及运行策略仿真,优化后系统能耗降低 5% 以上。在地源热泵系统碳足迹评价方面,研究团队构建了碳足迹评估模型,建立数据库,设计开发评价平台,使地源热泵系统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计算便利化和可视化。

截至2023年12月,团队研究成果已发表专业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专著1部,并多次应邀在行业专业会议做主旨报告。以上成果不仅推动了地热能技术进步,也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双碳” 目标的早日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下一步,研究团队将继续立足自身定位、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学会、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等各方合作,共同推动首都乃至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等新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于湲,王珂/文 赵松美,陈琳,沈春明,刁晓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