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4日 16:29
培训会现场照片
培训现场
10月30日,“AI+智库:大模型时代的决策研究”培训班在北京成功举办。此次培训班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主办,北科院科技智库中心承办,《科技智囊》杂志协办。培训班聚焦“大模型时代智库决策研究能力提升”,邀请知名高校、院所、企业的人工智能与智库研究领域的专家带来8场高质量专题讲座,共同探索大模型时代智库发展的新路径。北科院院长伍建民出席并致辞,北科院科技智库中心主任任晓刚及副主任袁汝兵、高方主持。
伍建民在开班致辞中表示,北科院作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首都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积极发挥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职能,着力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首选智库。他说,智库研究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应用导向,体现理论阐释、实践诠释、数据解释、案例注释,对标快、准、实、新、深等要求,推出更多代表首都水准、具有北京特色、彰显北科智慧的标志性成果。鼓励培训班学员要持续更新知识、创新研究方法,主动把握AI技术赋能机遇,以跨界视野推动融合发展,提升智库决策咨询服务水平,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腾讯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星以《政策布局与产业变革:“AI+”与“数据要素×”双轮驱动下的数智化发展新机遇》为题进行授课。他指出,中国以应用创新、数据规模优势突围,在技术自立自强、赋能实体经济、安全可靠可控方面进行战略布局。当前AI正在重塑千行百业,各领域涌现大量智能体应用场景,针对算力、人才瓶颈,应通过数据要素市场化、敏捷治理破局。未来,人机协同将成主流工作范式,国家、企业与个人需主动拥抱AI、迎接变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百晓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应用》为题进行授课。他从生成式人工智能典型生成问题与背景切入,详细介绍了生成对抗网络(GAN)和扩散模型两种技术手段及实际应用,阐述了语言大模型推动多模态发展的现状,并演示分享了其课题组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心理健康筛查的新方案——基于结构访谈大模型的虚拟心理医生测评系统。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以《法律科技与涉外法治大模型》为题进行授课。他强调在法学学科建设中,要以未来法治与数字法学知识体系构建为引领,实现学科战略端前沿端高精尖领域突破。随后详细阐述了学院聚焦涉外法治需求,研发的多语言、高可信涉外法治大模型。大模型2.0版本已发布,覆盖 24 国法律法规,依托多源法律数据与检索增强技术,开展广泛合作,可服务立法、司法、企业出海等多场景应用。
神州智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韦强以《全球芯片发展史与产业格局演变》为题进行授课。他系统梳理了全球芯片发展脉络,从真空管、晶体管到集成电路的技术突破,再到美国芯片霸主地位的确立、前苏联和日本的技术追赶、韩国和中国台湾凭存储与代工崛起。他强调了芯片作为“新石油”的战略价值,分析了全球芯片战争下的竞争格局与未来趋势,为我们理解芯片产业的现状提供了清晰视角。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顾天安以《智库大数据能力建设 让决策更早更好》为题进行授课。她指出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智库高质量发展是一场由内而外、系统性的深刻变革与重塑,要从整体性治理、精准化趋向、价值性创造3个方面把握数智时代治理变革大趋势;顺应数智时代智库建设新要求,通过范式、组织、制度、路径、方法、知识、生态七大转变的协同循环,提升智库决策支撑的系统性、科学性、精准性与前瞻性。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工业大学未来产业研究院院长王革以《培育未来产业 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题进行授课。他指出,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未来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焦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但仍有短板。结合国内外产业发展实践及新兴产业培育的经验和教训,他建议通过构建产业创新生态、攻关核心技术、创新产业组织模式、加强新型基建、统筹人才培养等,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助力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市发展改革政策研究中心)党委委员、产业研究所所长冯丹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决策咨政研究的时代新命》为题进行授课。他从决策咨询研究、学术研究、政府公文三类文稿的差异入手,结合大量实例重点分享了决策咨询研究的“四梁八柱”,以及决策咨询报告撰写的 “三子共进”,即搭架子、铺摊子、编句子。他强调开展决策咨询研究要做实调查研究、加强党政沟通,以深厚学术为支撑,聚焦首都发展需求,提供务实有效的决策参考。
深势科技物质科学解决方案总监李思敏以《AI4S重塑科学研发与科技决策:从“宏观洞察”到“微观创造”》为题进行授课。她系统阐述了AI for Science(科学智能)作为一种全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如何通过研发的“读、算、做”基础设施革命,有效提升科研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并结合多个行业应用案例进行现场演示,指出未来AI大模型与智能体在推动人机协同、重塑科研与研发模式中将释放更大价值。
本次培训延续了“智库竞争力提升培训班”的品牌特色,紧扣大模型时代的发展脉搏,以AI技术前沿为锚点,既涵盖了智库建设方面的高瞻远瞩,又包含了智库研究方面的真知灼见;不仅搭建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更点燃了“AI+智库”融合发展的思想火花。北科院智库相关单位的科研人员以及院外智库同行参加培训,参训人员对课程设置、师资资源、培训组织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科技智库中心/文 科学传播中心/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