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1日 14:39
沙龙主讲人
沙龙现场
为促进国际科技合作走深走实,加强出访成果转化落实,8月28日下午,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举办“因公出访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为主题的北科沙龙。北科院党组书记刘晖,党组成员、副院长邵锦文出席并作交流分享。本次沙龙由北科院主办,院国际与区域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国合中心”)和院科学传播中心共同承办,国合中心主任李军凯主持。
本期沙龙邀请6位主讲人,代表出访团组围绕自然馆新馆建设、城市治理、智库交流、国际会议等领域共同交流心得,分享所见所得、所感所悟、所言所议。
刘晖以《国际视野下的博物馆建设:英芬博物馆经验与实践路径》为题,为沙龙正式拉开帷幕。他以“十五五”为纲,系统性展现了世界知名博物馆的先进理念和做法,总结了英国、芬兰两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在运营管理、科研成果转化、科普与产业融合等方面的十个管理做法;凝练了国际知名博物馆馆藏、科研、展览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的五个特色经验;并提出了多元共建、打造全社会参与的可持续博物馆运营模式,以科研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博物馆科研发展水平,引入市场化机制、推动博物馆策展升级与管理创新,会员权益与多元体验相结合、提供分众化精准服务,“引进来”“走出去”、推动策展互鉴与跨域共研五个工作建议。他的分享为我院生动地回答了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自然博物馆,如何建设这样的博物馆,为国家自然博物馆新馆建设打开了思路、拓展了视野、指明了方向。
邵锦文以《新形势下推动中欧国际合作 服务首都超大城市治理》为题,分享了带队赴法国、西班牙就智慧城市、风险管理、环境健康、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方面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所见所得和所感所悟。他围绕国际科技合作新趋势与首都治理新需求、中欧科技合作交流模式、以精准对接推动国际合作、新形势下中欧科技合作建议四个方面,为我院整体科研布局和发展提出战略方向和思路。邵锦文在总结中强调,我院要持续坚持“创新立院、人才强院、服务兴院、开放办院”发展战略,鼓励科研人员“走出去”,开展技术精准对接,实现双向赋能,形成长效国际科技合作机制,提升我院科研国际化水平。
李军凯以《智库联盟的欧洲实践:德国、意大利出访推动国际合作落地纪实》为题,分享了赴德国、意大利与国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推动务实合作的心得体会。她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以及平台化、网络化合作的巨大潜力,并提出加强多边平台合作机制建设、拓展民间交流合作领域和方式、加大对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力度、推动智库联盟国际化发展四个方面建议。
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副所长刘艳菊在《跨学科碰撞与创新启迪:COBEE 2025 参会收获与科研展望》的分享中提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对于科研人员开展跨学科交流、增强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与国外顶尖科研人员的思想碰撞有助于洞悉学科前沿、明晰未来学科方向。
国家自然博物馆副馆长张玉光以《加拿大博物馆见闻与思考》为题,分享了赴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开展白垩纪恐龙类化石的对比研究期间的深刻体会。他介绍了该馆化石研究、科研规划和场馆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特色,并从展品选取、展陈布局、互动活动等角度提出博物馆建设的有益思考。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研究员郭青云则以《参加亚太野生动物健康研讨会工作汇报》为题,围绕麋鹿保护、疾病检测技术及防控策略等角度分享了麋鹿回家四十年之际赴日本参加研讨会,向国际同行展示我国麋鹿种群保护范式和生物多样性成就的心得体会。
院相关处室、内设机构、院属单位等相关负责人、科研骨干及外事专员60余人参加活动。
(国际与区域合作中心/文 科学传播中心/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