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3日 15:37
与会专家发言
会议现场
10月17日上午,“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科学数据应用路径研讨会”在中土大厦召开。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王瑞丹出席研讨会并致辞,指出深入探索科学数据如何发挥作用、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非常有必要,希望通过研讨成果显效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本次会议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所书记、所长张士运主持。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主任马俊才、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副主任周伟、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主任胡良霖、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刘子龙副研究员、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陈京华高级工程师作特邀报告。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副主任吴林寰出席研讨会。
马俊才在特邀报告中指出,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推动微生物数据的治理与创新应用,构筑国际微生物数据创新应用生态。并分享了从数据产权归属、数据汇交共享、数据加工和利用、科学数据的数据要素形式、科学数据交易场所、数据价值确定、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体系与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整体战略合作等方面思考。
周伟分享了医疗健康科学数据的共享利用,介绍了在线服务系统建设、建设典型数据库、提供数据管理支撑工具等一系列探索。
刘子龙分享了国家计量科学数据的可追溯共享和应用,致力于挖掘海量计量科学数据,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世界计量化技术进程,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提供数据基础。
陈京华分享了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和利用。中国气象数据网集网站、API接口、移动应用、离线服务等覆盖多种用户、多种服务渠道的中英文版综合数据服务矩阵,面向社会公众、教育科研、行业用户等提供气象大数据产品服务。
胡良霖分享了北京科学数据生态建设的挑战与建议,开展科学数据工作顶层规划,制定发布相应政策;设置专项工作经费,重点支持跨域数据资源集成服务;强化集成服务标准研制,加强科学数据软件自主创新;助力科学研究重大原始创新和全球开放科学运动,盘活科学数据经济价值。
吴林寰指出,要形成有价值的数据产品,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加强人才培养。
专家特邀报告和研讨环节让参会科研人员受益匪浅,参会人员积极提问参与交流。
张士运总结发言,提出共同建设面向北京国际科创中心需求的科学数据平台,构建高质量科学数据产品,充分发掘其效能,赋能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赵桂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