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7日 16:55
天文馆新版宣传折页与A馆
天文馆新版宣传折页与B馆
新版宣传折页——场馆介绍
新版宣传折页——科普剧场与节目
北京天文馆(以下简称“天文馆”)于1957年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大型天文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值此2024年即将到来之际,天文馆隆重推出新版宣传折页,向公众全景展示天文科普教育工作的新风貌。下面就请和小编一起,看一看这本宣传折页将如何向公众介绍天文馆呢?
本折页内容设置方面遵循博物馆公共服务及科普教育的职能,展现了天文馆作为国家天文科普和教育的重要阵地,多年来,通过加强场馆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品牌科普活动,自主创作特效数字天象节目,设计推出交互式展览,编辑出版《天文爱好者》科普杂志,举办天文知识竞赛和公众科学讲座,开发天文文创产品等不同形式,持续扩大社会影响力。在场馆介绍中,特别推出了3条参观路线,包含“打卡路线”、“乐享路线”及“探秘路线”,以期公众能够一窥天文馆的风采。此外,在科普剧场与节目介绍中,还精选了4个科普剧场的6部自主创作科普节目予以展示。本折页同样凝结着天文馆的服务意识与人文关怀,不仅设置有“购票须知”、“交通指南”等栏目,对于部分线上服务内容和天文馆新媒体传播平台也加入了二维码,更好地满足公众获知天文科普信息的需求。
在设计上也独具匠心,折页采用荷包折的折叠方式,也就是传统的三折页,由外向内进行折叠,翻开折页,如同开启博物馆的门扉。为了更好地展现天文馆的天文科普教育特色,折页背景选取了实景星空照片,翻阅折页,浩瀚的宇宙跃然眼前,仿佛抬手即可触摸漫天星辰。
即日起,您可在服务台免费领取新版宣传折页!愿新版宣传折页成为带您了解天文馆,走进天文馆的小小指南。我们将与您一起,徜徉在浩渺的宇宙中,感受星辰之美,探索天文奥秘,共同奔赴美好的2024年! (钱碧莹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