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地处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肩负重大的职责使命。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科技政策法规及深化改革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直属综合性科研机构,成立于1984年,简称市科研院,英文名称为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BJAST)。市科研院开办资金5000万元,出资人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所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登记机关为北京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院长为拟任法定代表人的人选,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核准后生效。
《科技智囊》杂志秉持“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的办刊方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主办的新型高端智库期刊。杂志旨在通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管理、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科技界内部以及科技界与相关决策层的交流与沟通,服务党和国家的科技决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05日 11:04
北京天文馆双筒巡天望远镜圆顶
工作人员在对望远镜进行调试
狮子座三重星系全幅和局部放大效果,白光拍摄,30秒曝光,经过本底、平场预处理
单张0.075毫秒快速曝光拍摄的满月,200张叠加
经过两年多的设备采购、基础建设和安装调试,北京天文馆大视场双筒巡天望远镜已于近日开始试运行。该设备建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海拔4698米的无名山台址,由两台60cm口径主焦点式大焦比望远镜,两部大靶面CMOS探测器、高精度赤道仪,及其他附属设施组成。目前,设备已实现单次曝光不少于8平方度视场,R波段60s曝光极限星等20.4等(信噪比7)的科学巡天观测。将在超新星、宇宙罕见暂现源、变星、黑洞潮汐瓦解及太阳系小天体等多个领域开展搜寻工作。同时,该设备也可用于月球、行星、人造天体、深空天体的远程拍摄和科普宣传工作。
大视场双筒巡天望远镜的英文名为“R2Pub”,即“from Research to Public Outreach”,意为“从科学研究到科学普及”,与天文馆的科研工作思路相契合,强调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科普应用。以设备建设为契机,天文馆已经和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清华大学、甘孜州稻城县高海拔天文科学中心等单位开展了深度合作。未来巡天平台整体运行期间,也欢迎各科研单位、高校的研究人员在数据处理、后随观测等方面与天文馆的科研团队联合开展工作。在望远镜稳定运行一定时间后,天文馆还将每年面向中小学开放部分观测时间,充分发挥其天文教育功能。此外,天文馆还将利用该设备在甘孜州、稻城县开展科普活动,带动当地学校科学教育的发展。
该设备的建设得到了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科学者”计划、“创新工程”计划等项目的大力支持。两年多来,来自天文馆、云南天文台、三峡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克服了台址高海拔、高寒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发扬了能吃苦、能拼搏的优良作风,为设备的建成和项目的实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今后,天文馆还将继续完善科研观测系统,加强可用于后随观测的望远镜建设,并使其在科普展览和节目制作、中小学生研学、天文教师培训等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李昕 宋烜 曾祥云/文 李昕 郭金承/摄)